为什么发达国家不炒房

因为降低房价,抑制投机并不难,对于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来说,他们的房地产市场很少有投机者。即使有,这些投机者十有八九来自中国,如加拿大、新加坡等国;更何况,他们的人民从来不会因为房价上涨而向往资产升值,而是希望房价能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房子在这里是“用来住的”,性质很简单。

另一方面,在中国,住宅物业被投资物业踩在脚下。大家都很看重房子的“所有权”,把房子当做财富的象征,权利的授予。更多的人是把房子作为“撬棍”,通过投资、投机房地产,更快地赚取更多的财富;更可笑的是,房子成了考验爱情的利器,成了年轻人结婚的必备品,成了丈母娘考核女婿的一把钥匙。这不仅扰乱了市场,推高了房价,也激活了很多人心中的“欲望的魔力”。

由于中国的房子责任重大,甚至不堪重负,使得房子投机泛滥,投机横行。如果大家的观念不改变,这种投机和炒作就不会停止,房价就很难降下来。

为什么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其实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多了一项政策:收税!这就使得每套房子每年都要缴纳相当于总房价1%到3%的房产税。房价涨了,交的钱就多了。所以在欧美大部分国家,房价都是稳定增长的,涨的太快了人们就担心。

可见,对房屋征税不仅在抑制投机方面有效,而且在稳定房价、挤出空置房、扩大出租房源方面也有效,从而降低租金,这是目前很多短期调控手段无法比拟的。李铁说,调控的重点是“要把短期政策转化为长期利益,才能解决房地产问题”。

那么中国现在有必要开征房地产税吗?笔者认为不仅有必要,而且民众的呼声也很高,因为现实是中国的房子数量已经够高了。如果从经济学上判断“供求关系影响物价”,中国的物价上涨是没有理由的。最理想的结果是价格掉头下跌。

王健林说,现在房子从供不应求变成了供过于求;潘一说,中国不缺房子,而房子的空置率惊人。有的人买几百套房只住一套,造成资源极大浪费;施永青表示,相对于人口和未来经济发展,三四线城市已经过度建设,很多实体商业都不好做,但房地产非常火,“灰犀牛”构成长期威胁。

他们的观点不谋而合,说中国的房子够多了,建议房价不要继续涨。然而,即使房地产调控越来越严格,仍然难以阻挡居民和投机者的购房热情。近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不少城市迎来了躁动——成都、杭州、Xi安等城市不仅迎来了数万人摇号“抢房”的火爆场面,还陷入了“房荒”的困境。市场一度逼近火爆临界点,逐渐吸引了各部门的采访。

其实以上三人现在无一例外都在用脚投票。他们想摆脱房地产的束缚,与房地产彻底切割。王健林甚至宣布“万达不是房地产企业”。有些人蒙着眼睛冲进去,却反方向跑,这不得不发人深省。

再次,笔者认为单独征收房产税是不够的,将空置税一并征收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中国的房屋空置率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也助长了一部分人的投机欲望,因为对他们来说没有负担就是空的。另外,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租售比真的很低。所以相对于装修、买家具这些琐碎的步骤,他们根本不在乎房租,这也使得租房市场的房源供应有限,对于稳定房租毫无益处。

许多金融专家和经济学家预测,只要开征房产税和空置税,多套房业主持有房屋的成本将急剧增加,这将迫使多套房业主要么选择出租,要么出售其中的一部分。这对抑制投机炒房,控制房价,降低房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美国开征房产税,美国人的房屋拥有率很低,最可贵的是会加快房屋的居住属性回归,让老百姓更在乎房子的质量,从而迫使开发商建造更高质量的房子。

人们对房屋数量的过度追求,使得很多开发商对房屋质量漠不关心。2018年以来,以碧桂园、恒大、中海等为首的大型房企。一直在加快高周转,加快房子的开发建设。这怎么保证房子的质量?更何况中国有句古话“慢工出细活”。

笔者认为,如果房产税、空置税一天不出来,这种人们买房囤房、炒房的观念不会改变,房价的畸形上涨依然存在。而且这种不正常的高房价现象可能比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危害更大,因为在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过程中,有人赚钱,有人赔钱。但是在中国,房价畸高的现象会让有房的人和没房的人很焦虑。只有地产商是赢家,所有人都是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