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
1,教师往往忽视儿童生命活动的价值。
儿童的教育活动其实是寓教于乐的,因为儿童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弱。这时候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对于孩子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孩子的活动就是要从这些特点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幼儿教育的生活活动在这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幼儿教师没有看到生命活动的真正价值,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活动中对幼儿保护的过渡导致活动意义的丧失。孩子比较听话太依赖,老师权威太强。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的孩子,会完全迷失在老师的威慑力中,这当然在上小学之后会更加明显。
2.孩子们在游戏中失去了自主性。
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独立动手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特点制定各种游戏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以幼儿的独立资源为主要特征,即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但目前很多幼儿园老师忽略了这个问题。很多游戏都是老师自己定的,孩子没有主动权。活动基本上是教师实现教学的固定环节,孩子无法自主选择,天性无法释放和发展,只能在模型活动中玩耍,教育意义不大。
3.教学活动忽视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
幼儿园教学要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融入游戏活动中,通过幼儿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场景实现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从中获得生活经验,拓展幼儿的能力。而我国很多幼儿园教师不重视活动中生活体验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策略
1.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大量的活动中发现,很多孩子非常活泼,思维活跃,能言善辩,喜欢游戏,但在学校却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地消除孩子与自己的距离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音乐游戏等,既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云”这个新词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和动画播放这首歌,和学生分组做游戏,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雨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电影,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对音乐的兴趣增加了,热情也就提高了。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会增强音乐本身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听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了解更多投入音乐学习的理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原本枯燥的课堂环境变得更加活泼友好,孩子们也更喜欢学习了。
2.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大学生一样总是坐在椅子上老老实实地学习。他们需要游戏,用手用脑,想更多地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因此,幼儿教师除了传统的歌舞教学品质外,还应该具备发展性的教学意识,让学生更接近自然,多看、多听、多观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