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和逃跑!孩子吃你?
欺骗和逃跑!孩子吃你?你被小孩吃了?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系副教授涂妙如指出,当爸爸看起来比妈咪还无助无力,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的无理行为时,就只能按照孩子的要求,想办法解决孩子的哭闹,或者想办法交换价格,或者干脆不理会,让孩子为所欲为。这些都是被孩子决定的迹象。根据涂妙如副教授的观察,确实存在一些让孩子很容易吃掉父母的现象。先说父母的特点。有的家长坚持度不高,或者怕吵怕面子。孩子在店里哭闹,家长会因为不想坚持或者怕丢面子,马上满足孩子的要求。有些家长麻木不仁。比如孩子已经开始动手打别的孩子了,家长还无动于衷,认为这种事情不算什么,不管教,还会让孩子吃了家长。焦虑、紧张、内疚也容易让孩子吃东西。焦虑的父母经常问孩子:这样好吗?我深深害怕自己的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而经常忙碌、很少和孩子相处的父母容易产生负罪感,所以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总是吃父母的孩子。有的孩子情感表达强烈,对自然气质的执着程度很高。哭的时候反应强烈,时间会拖得很久。通常是父母受不了,妥协;有的孩子因为早产或者体质弱,或者家里独生子女,儿子晚年,容易生病,让父母照顾得很好,导致什么都跟着孩子,孩子想做什么买什么都会跟着他。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吃父母的毛病。3岁前的孩子有父母的比例很高。原因是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65,438+0.5到2岁的孩子开始有行为能力,但表达不是很清晰。此时,他们的身体、手指和语言能力仍在发育。孩子们有时想做些什么,但他们说不清楚。孩子们容易沮丧、愤怒和情绪波动,一些孩子会通过大声尖叫和哭泣来表达。
欺骗和逃跑!孩子吃你?父母做错了什么?家长一定知道1.5到2岁的孩子正在学习规则,他们也会试探家长的底线在哪里,可能会有意使用哭闹、发火等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屠妙如副教授说,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最终没有坚持父母设定的界限,或者父母设定的界限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孩子很容易吃掉父母。比如孩子吃不好,妈妈就警告孩子,现在不好好吃,以后就不用吃了。如果大人按他们说的去做,真的会让孩子饿一顿(饿一顿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孩子会清楚地知道父母的界限在哪里,更容易遵守游戏规则;但是,如果家长说了上面的话,孩子是吵着要零食,而不是吃晚饭。这时候如果父母心软,给了零食,孩子就会因为没有遵守父母设定的界限而得寸进尺,结果通常是下一顿饭还是不好吃,还要更多的零食。父母设定的界限越模糊,越不执着。有时候这个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会让孩子更加迷茫。其实孩子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边界的。有了明确的边界,孩子知道游戏规则就会更有安全感。孩子们可以在游戏规则中表现出他们的自信和自主。另外,家长也要对孩子的哭闹有所包容。有些家长会把孩子的哭闹当成吵闹的闹钟,希望能马上制止,这样孩子哭的时候可能会有糖果吃,或者有电视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只要哭,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就像有的孩子在商店里哭着吵着要买什么一样,很多遇到这种情况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快点不哭,于是就赶紧买孩子想要的东西,以期马上解决尴尬的局面。这就是父母被孩子的哭闹所决定的方式。
欺骗和逃跑!孩子吃你?父母应该如何扭转?人是群居的,每个孩子长大后都会进入群居生活。自律、自主、自理、自我照顾、表达清晰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是群体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必备要素。决定孩子的父母在和父母相处时容易因为事事顺心而出现生活和人际挫折。稳定自己的情绪,温和坚定地沟通。正如屠苗副教授所建议的,要扭转孩子吃家长的现象,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因为当孩子吵闹时,愤怒的家长更容易情绪失控,出现负面语言。如果家长能先稳定自己的情绪,用“温柔而坚定”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孩子无理取闹的强度一开始可能还会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尤其是面对天生气质持久性高的孩子,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久。家长一定要坚持。孩子的反应越强烈,家长就会越冷静,就像跳二重奏不会踩对方的脚一样。当孩子学会了游戏规则,对父母和孩子都有好处。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处理上面提到的孩子在店里哭闹购物的例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是因为买不到东西才哭的,但是你这么多地方哭闹也不好。你哭妈咪的情绪会变差,等你哭完了我们再讨论这件事。”可以带孩子去人少的安静角落或者回到车上让他哭。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告诉他:“哭是没有用的,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你哭,所以你不会给他买东西。下次逛街前可以告诉孩子。只能在生日或者过年的时候买玩具。当父母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一段时间后,孩子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哭闹的强度和频率也会逐渐降低。用正面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到方向,可以帮助孩子有解决问题的方向。很多家长经常用“不”、“不”、“不要”等负面词汇来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但是当父母说不能这样做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也是一种让孩子无所适从的情况。比如孩子抢别人的车去玩,很多家长会马上大声叫出来:你不能抢别人的玩具或者无视孩子的欺负行为,让孩子当欺负者。这两种处置方式都会让孩子逐渐养成吃父母的习惯。建议可以用肯定的说法:你真的很想玩车是吧?但是萧蔷现在在玩,你可以等他玩完了再玩,让孩子通过家长的陈述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当孩子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时候,他就知道边界在哪里,在这个能解决问题的游戏规则中,他就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善用专业育儿资源。建议家长利用好育儿资源。虽然现在网上搜索相关育儿知识很方便,很多年轻父母喜欢在脸书、博客上搜索自己想看的育儿信息,但这些信息都是片面的、个人的,不一定对应他们面临的育儿问题。如果教育有问题,有很多相关单位可以打电话咨询。所有接电话的人都是教育专家或受过训练的志愿者,他们可以提供即时和专业的建议。教育部全国家庭教育咨询热线:民众如需家庭教育咨询,可拨打热线“4128185”(手机加区号02),会自动转接到所在区的直辖市、县市家庭教育中心。服务时间为:上午9: 00至12,下午2: 00至5: 00,周一至周五。儿童福利联盟“父母打来育儿热线”:可以和社工讨论困扰父母很久的问题。每周一到周五下午2点到5点。家长拨打育儿热线:0800-532-880(我想帮助你)。友谊基金会家长教育咨询:02-27693319周二至周五1: 30至下午5: 00。
涂妙如现任职务: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副教授;学历:博士经历:洪光科技大学儿童保健系主任;教师培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