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是死水还是活水

是活水。

自1958年起,白洋淀上游修建了大大小小156座水库,入淀水量越来越少。后来,北方持续干旱造成有河皆枯,白洋淀成了无源之水,屡屡出现干淀现象。上游河流长期断流,完全丧失了生态功能。白洋淀靠调水过日子,始终是一潭死水,缺乏自我净化的动力。

水是白洋淀的生命,只有上游河水连绵不断流入白洋淀,白洋淀水波涛汹涌东流入海,才能增加淀水动力,让白洋淀真正“活”起来。雄安新区设立以后,国家把白洋淀治理提升为系统工程,变单纯湖泊治理为统筹上下游的流域治理。

现在,上游下游终于联动起来了,白洋淀将逐步恢复自然状态、原生状态,成为能够不断吐故纳新充满生机的湖泊。

自然资源

白洋淀水域辽阔,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淀内有芦苇12万亩,年产量7500万公斤,是本县的重要特产,经济价值高,可编织苇席,加工苇箔,造纸,制作工艺品,故芦苇有“铁杆庄稼”、“寸苇寸金”之称,是淀区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2001年,安新县被河北省评为“芦苇之乡”。淀内有近10万亩荷花,鱼、虾、蟹、贝、莲、藕、芡等水生动植物品种繁多,鱼类有17科54种,以鲤科鱼类最多,经济鱼类约占64%,主要品种有鲤鱼、鲫鱼、草鱼、鲂鱼、鲶鱼、乌鳢等。

并盛产元鱼、青虾、河蟹等名优水产品,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鱼、苇在华北地区久负盛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