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人小的时候有个游戏叫“粘季鸟”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小时候捉蝉贴蝉的情形历历在目,历历在目。

那时候小学暑假只有一个月,白天晚上都没有电视看。最大的乐趣就是早上去村里的池塘钓鱼,午饭后最热的时候粘上蝉。

乡下有许多白杨和柳树。早上八九点太阳刚爬上来,那些蝉就开始在枝叶间歇斯底里地嬉戏。听惯了,但觉得不吵。现在我觉得这是全国最好的摇滚。他们从不疲倦。

然而,这些无知的“摇滚音乐人”往往在下午人们打瞌睡的时候尖叫得最开心。很多朋友好像商量好了,牺牲下午的睡眠,集体出动粘粘的蝉。

道具很简单,一根竹子,略软。然后盖上面筋。关键是面筋,这是个技术活。先抓两把面粉揉成柔软的面团,然后捧在手里反复用水过滤。最后面团收缩成一个很小的球,就是面筋,附着力很强。必须用荷叶或梧桐叶包裹,避免干燥或粘手。

循着叫声,通常很容易找到蝉的藏身之处。这时,领头的伙伴转过身来,竖起手指示意跟着他的一群孩子不要出声。然后把面筋包在竹尖上,屏住呼吸,把竹竿悄悄移到蝉后面,然后对准翅膀,迅速落下。“吱啦,”受惊的蝉只来得及惊叫一声,就扑腾到了朋友的手里。

如果记录好的话,袋子可以装满一下午。抓来的蝉一般都是喂自己的鸡鸭,大家都不屑吃。

大家喜欢吃的是蝉蛹。也就是说变成了蝉之前的样子,农村叫帕扎,好吃。现在有些餐馆有卖,但是味道淡而无味。

很奇怪,那时候蝉蛹那么多,白天消灭那么多“摇滚歌手”。晚饭后,他们打着手电筒沿着树根摸索,爬到半个树身等待变身的蝉蛹依然随处可见。尤其是刚下过雨,地面湿漉漉的时候,蝉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地下钻了出来。那些早早爬树的被抓出了原来的壳,露出了脑袋和翅膀。

蝉蛹的煎制过程有些忘了,但是是什么样的气味呢?是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