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最有效?
在新课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是“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体验”、“观察”。这些在新课程中反复出现。我认为目的是强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以改变原来单一的学习方式。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数学,通过观察、模仿、实验、猜测等方法收集材料,获得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那么对于“十减九”的计算课,我该如何体现以上思路,上好这门课呢?备课前我有点担心:
第一,高一的学生在教学前弄个号不是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喜欢在老师面前炫耀。那么这些个别学生在了解计算结果,已经形成初步计算技能的同时,如何对计算过程和课堂教学本身产生兴趣呢?这是本课设计的一个关键点。
第二,操作环节的设计。学生要想理解计算过程,一定要演示出来。那么,你选择传统的棍子还是别的?操作的形式是个人演示还是合作交流?
三、在既没有教学挂图,也没有幻灯片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主题图,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那么别人是如何创设这节课的情境,设计新知识的探究部分的呢?我看过一些资料,现在摘录其中的一部分如下:
案例一:教学场景的创设部分
1,(展示宠物皮卡丘)你知道吗?你喜欢皮卡丘吗?今天皮卡丘来到我们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皮卡丘让同桌的小朋友玩一个拍手游戏,分数是10。
2.拍手游戏:10的作文。(拍摄时同桌说话)
(1)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就是强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就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老老实实说话不吹牛,
你拍5,我拍5,凑两个数也不马虎。
(2)“十”的构成是一个密码游戏。(略)
3.复习十余篇作文。
学生们做得很好。让我们再试一次,看谁回答得更快。
17可以分为10和什么数?
12可以分为10和什么?
15可以分为10和什么?
4.创造一个情境。
皮卡丘夸我们班的小朋友有能力,决定带大家去参加新年游园会。大家快来看看。游园会上有什么有趣的?
反思:
一开始,老师组织学生举行有趣的拍手游戏和抢答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更熟练地掌握和巩固十和十的作文,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生探索了新知识,在知识和心理上做了积极的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学生是非常有趣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