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除了吃汤圆还有哪些习俗?
1,装修?
自从元宵节装饰灯笼的习俗形成以来,在所有朝代的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观看灯笼是一件大事。在杨迪统治时期,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和使节。在唐代,它发展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灯笼市场,中唐以后,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狂欢节。?
明代,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后,为了让京城繁华热闹,还规定正月初八熄灯,十七熄灯,连续十夜。家家户户都挂满了彩灯,上面画着各种人物跳舞,鸟语花香,龙腾鱼跳,灯笼和烟花彻夜闪耀。鼓乐又好玩又热闹,是中国最长的元宵节。清朝满人入主中原,朝廷不再举办灯会,但民间灯会依然壮观。日期被缩短为五天,并持续至今。?
2.解开灯笼上的谜语?
猜灯谜,也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由谜语发展而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嘲笑、纪律、幽默和戏谑的文学游戏。灯谜挂在灯上供人猜,始于南宋。
现在每到元宵节,到处都在打灯谜,希望喜庆平安。因为谜语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所以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3.玩龙灯?
龙灯,又称龙灯或舞龙,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场清郊的大型歌舞中,就有一个由男子扮演的领头鸟形象,然后安排了六条龙相互穿插的舞蹈场面。文字记载的舞龙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数百个剧本的描写中生动地描述了舞龙。
4.踩高跷?
踩高跷是一种流行的民间群众表演。高跷,原本是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引进高跷是在列子傅说:宋朝有子兰的人用他们的技艺来干宋元。宋元时期召见,看其技艺。?
5.舞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节或大会庆典,人们总要来舞狮助兴。这种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6.划着干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又称跑旱船,是模仿陆地上的船,表演者多为女生。干船不是真正的船。它是用两片薄木板,锯成船形,用竹木捆扎,盖上彩布,系在姑娘腰间,就像坐在船上,手拿桨划船,边跑边唱边跳。这是一艘干船。
有时,另一名男子打扮成船夫,与伙伴一起表演,大多打扮成小丑,用各种滑稽的动作逗乐观众。旱船在中国许多地区都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