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帮助盲童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视觉缺陷不是导致盲童自卑的直接因素。大多数盲童,尤其是刚入学的盲童,都能对失明进行良好的心理调节。客观地说,是因为他们与社会接触不多,内心也没有受到严重伤害,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上依然表现出和普通孩子一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但是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的频繁,盲童的自卑心理越来越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比如五年级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明显低于低年级,甚至有些盲童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好引起别人的嘲笑而不愿意参与游戏。这些现象对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克服盲童的自卑心理,保持其积极向上的精神,是盲童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低年级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和教学方法,培养盲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针对盲童的这些心理表现,我始终坚持:

第一,加强锻炼,提高素质,树立自尊自信。

虽然失明不是导致盲童自卑的直接原因,但由于视觉缺陷,他们的活动范围和量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而产生了“手脚不协调走路”、“原地打转”等盲相,而这些盲相恰恰成为了一些人的笑柄,对盲童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所以,要克服盲童的自卑心理,首先要纠正他们的盲目性。通过体育锻炼提高盲童的身体素质是矫正失明的有效手段。比如我们班一个全盲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精力充沛,爱说爱笑,偶尔会去户外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但是后来我发现她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她听不到她平时的欢声笑语。她经常趴在桌子上默默流泪。她非常害怕去户外,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于是我耐心询问,做她的思想工作,才知道在一次常规训练中,有围观者因为她手脚并用走路而哄堂大笑。鉴于她的失明,我每天早上拖着她和我一起跑步,帮她做引体向上等体育锻炼,利用我的课外活动找老师教她如何手脚协调地走路。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她终于纠正了这种盲目性,在学校举办的春季运动会上取得了两优三合格的成绩,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终于在校园里又听到了她的笑声,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也能积极的去做了,而且做的很认真。

通过体育锻炼,盲童的失明得到了矫正,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加强,自卑心理也逐渐被淡化。

第二,积极沟通,培养情绪,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我的观察,盲童渴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渴望成为社会群体的成员。但在沟通过程中,他们缺乏一定的沟通知识,尤其是明眼人经常问的触及其身体缺陷的问题,他们不知道如何回答,进而认为自己受到了明眼人的侮辱。性格外向的盲童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抱怨也就过去了。这对内向的盲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损害自尊心。

比如一个盲人学生在和一个有眼光的孩子牵手的时候,遇到一个孩子,问他:你的眼睛怎么了?此时的他“目瞪口呆”,无话可说。从他的外在表现来看,这个简短的问题已经对他的心灵造成了伤害。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通过直观的语言告诉他们:有眼光的孩子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并无恶意,就像我们平时问老师“云会走路,为什么没有脚?”是同一个问题。然后我向他详细解释了他失明的原因。他了解到自己是怎么瞎的之后,我问他:一般的老师是怎么处理你的问题的?突然,他顿悟了。后来,我发现他在手拉手的社交活动中非常活跃,并与侃侃这个有眼光的孩子交谈,但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

此外,在盲童与识货伙伴的交流活动中,组织同样的游戏活动,例如,让识货的孩子蒙上眼睛,盲童一起玩听声音找东西的游戏。因为盲童是在这个游戏中训练出来的,他们的听觉和触觉都比明眼人的孩子要好,所以这个游戏表现出了很强的优势。相比之下,挑剔的孩子就更差了。通过这些活动,盲童发现有些事情自己做起来很容易,而正常人觉得很难,从而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三,关心激励,耐心引导,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口语和“无声语言”的恰当使用对盲童的自尊和自信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当盲童答对一个问题时,给予他“真的很好”“比过去好多了”之类的赞美,或者在正常交流中有意无意地触碰盲童的土地、牵手,都会让盲童自我感觉良好。这一句简单的赞美,一个小小的接触动作,就能提高盲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盲童在和老师或其他人说话时,侧着身子,低着头,背对着说话者,这是不能接受的。为了纠正这种不良习惯,一些老师多次批评纠正,但还是不管用,反而伤害了盲童的自尊心。为了避免影响盲童的自尊心,我采取了耐心的引导。第一,我用温柔真诚的语言告诉他,明眼人不习惯背对着别人说话。然后我纠正了他的身体姿势,面对面交谈。如果我再低头,他一抬头我就不说话了,继续说。盲童通过反复练习,给予适当的表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不良习惯。

总之,提高盲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自卑的不良倾向,有很多方法和途径,比如培养盲童广泛的兴趣,组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调节父母与盲童的关系,让盲童明白人无完人。以上只是对盲校常用方法的简单说明。至于影响盲童自尊自信,造成自卑心理的社会因素,如何调节,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