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游戏水平太高,家长账单崩。如何引导孩子不沉迷游戏?

很多家长一提到孩子玩游戏,就说游戏让孩子上瘾,把游戏当成洪水猛兽,说孩子缺乏自制力,不自觉,爱玩。其实他们并不清楚孩子通过玩游戏获得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正如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人生而自卑,同时又追求卓越。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实现自己能力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游戏只是他追求优越感的工具。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影响,游戏设计的出发点和引导策略都注定了游戏不能被禁止。禁止孩子玩游戏是不现实的。禁止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对游戏的兴趣越来越高,从面对面到私下,从家里到外面。

孩子的行为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不当行为。玩游戏让他有成就感,让他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他尽力去玩游戏。同时,当他想再次获得成就感时,他会狭隘地认为只有在游戏中才能实现,看不到替代和更多的选择。?

孩子追求成就感是个好主意,却因为缺乏选择而沉迷游戏。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在理解的前提下,引导孩子适当的玩,通过体验指导和即时交流,让他知道自己喜欢游戏的真正原因,避免沉迷其中。同时给他提供更多的选择,帮助他在更多的事物中体验玩游戏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首先我们要知道他目前在玩什么游戏。通过参与和交流,你会知道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的节点。你会发现很多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很多你不知道的孩子的满意点,很多你忽略但他很看重的要求。

这些都是孩子玩游戏的动机,你会很容易想到很多可以实现这些喜欢的想法的活动和事情。引导他参与到这些事情中,并在执行中体会到自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孩子在其他活动中亲身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可以结合日常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甚至可以让他在帮你做家务的同时体会到玩游戏的乐趣。

如果我们注意的话,会发现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会不断的更换游戏内容。一开始可能只是玩植物大战僵尸,玩猫,渐渐的就会玩王者荣耀,LOL之类的。改变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增加难度。轻松完成的低级游戏不会让他感到满足和充实。

我们可以积极引导他去体验更高质量的游戏。一方面,高质量的游戏可以帮助他从中学习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另一方面,他会停止随便玩。他知道的越多,眼界就会越高,对低层次的刺激会越来越不敏感。慢慢的,他会有一种感觉,所有的游戏结果最终都是套路,他会认清游戏的本质,自然不再迷恋游戏。

游戏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除了基于孩子喜好的设计,能让孩子体会到满足感,在引导孩子兴趣方面也有很多细节可以借鉴。?

比如设定很多详细的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实现就能得到奖励。为了避免引起孩子的挫败感,我们基本不惩罚他们,也不会因为没有达到目的,就把孩子拥有的东西作为惩罚的手段。我们只是承诺到了就奖励,一直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等等,一直让他们保持兴趣。如果把这些想法和方法用在指导孩子做其他事情或者学习上,相信孩子也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为了从根源上避免孩子沉迷游戏,生活中的陪伴和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孩子痴迷玩游戏的原因是,除了游戏,真的没有什么活动能吸引他,陪伴他。除了上课学习,做作业,补习,各种基于父母兴趣爱好的兴趣班,缺少和他一起玩耍,陪伴,互动的实用伙伴。

抽出时间陪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玩的事情,互动游戏,打牌,下棋,户外活动。你会发现孩子对这些互动的兴趣并不比手游低。也许你会说没时间陪孩子玩。其实,如果你真的想,时间总会准备好的。至少你骂他的时候可以拿出来,骂他一顿,无可奈何的看着他。

欲望一定要限制,理想一定要支持。理解游戏,引导孩子提高眼界,陪伴孩子,都需要家长的耐心。认可孩子寻求成就感的想法,帮助他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获得成就感。你的孩子将不再沉迷游戏,你也将拥有一个积极、独立、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