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新生迎新:新生营的设计和安排
“链接与塑造”正好对应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其中链接是形而上的,对老师和孩子来说是精神的,是教育的,是道德的,是物质的;塑造是体能,是群体行为和习惯,也是技能的习得,是技术,是运用;教育是不断的调音,融合,平衡,来自上下两部分。在新生营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老师都需要对这两部分有所意识,把握好两者的平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实际来看,我觉得新营意义和作用都很大,非常必要。虽然新营地只有2-3天,但相当于孩子们和老师们在升旗仪式前的小学生活预演,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而且距离新营地正式开始还有1周左右,也方便根据新营地的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准备。
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了孩子一个更轻松的准备时间来收拾夏天复杂的心情;熟悉校园、老师、同学;适应小学生活的节奏。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这也是见面和准备的好时机,这样可以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节奏,更好的和孩子见面。从家校合作的角度来说,也是家长了解学校和老师,从幼儿园到小学适应的重要环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生营作为教学环节,需要规划和准备。只有对新营地的意义、功能、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相应的规划,才会收到更大的效果。这里的框架和内容,一方面需要自己去思考和收集;准备;一方面需要和其他老师商量商量。
新营地时间表是设计和安排的基础。时间是老师最宝贵的资源。只有知道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才能有更实际的目标设计和可行的实施。另一方面,新营地的时间安排要与小学的日常安排基本一致,让孩子更好地与后续的小学生活相衔接。
教学目标基本围绕“会”和“节奏”展开。良好的遭遇需要孩子有良好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首先来自于对环境的熟悉、对社会交往的熟悉以及对基本生活和工作任务的胜任。所以孩子首先要了解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和老师同学。“节奏”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反复的行为活动中,以培养良好的群体习惯。所以,要让孩子“做”,首先要“听”。所以“倾听-回应”是一种习惯/素养,应该从一开始就培养。
新生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认知内容的教学任务,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作为“相遇”、“体验”、“适应节奏”、“塑造群体”的方式。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晨会圈应该包括几个基本内容:拉圈演练、排队演练、感受晨歌、自我介绍活动/游戏、歌曲和儿歌、节奏和韵律等。另外我还应用了register的循环,可以让全班的名字重复出现。一方面可以促进“每个人都是全班的一份子”的集体意识,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社会化。另外,点名的过程和课前握手问候的程序也有观察孩子状态的作用。
晨间圈的一些呼吸圈(收缩-扩张)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意识发展和班级塑造,在具体设计中要注意。
游戏包括室外游戏和室内游戏。游戏类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类来实现。户外游戏可以是校园定向、圈子游戏(如找朋友、鸭鸭鹅)、简单的团体游戏(与听和服从指令有关的游戏、与基本感官发育有关的游戏等。)和自由发挥。自由发挥既是孩子的切身需求,也是孩子观察的宝贵机会。当然,老师参与游戏也能促进与孩子的联系。在户外游戏中,练习拉圈、排队、集合、解散也很重要。
室内游戏可以包括一些与基本感官发展相关的游戏(如自由体操、触觉游戏等。)、手指民谣、听指令相关的游戏(比如西蒙的话等。),以及一些不适合晨圈的感情激烈的圈子游戏(比如谁家的狗在叫,这条路能不能过等等。).
这个故事是作为主菜的一部分介绍的。大一营的主课至少要保持三个环节:开场、节奏感强的小节和故事,中间的回忆和工作可以灵活掌握。故事可以包括一些与季节有关的自然故事,或者与文具材料或手工材料(蜡笔、纸、单簧管、羊毛等来源)的介绍有关的自然故事。童话主要是格林童话。
故事环节除了讲故事,还需要注意故事氛围的营造。可以适当运用窗帘、蜡烛、单簧管、雅琴、手偶等元素。
手工是意志力和专注力的良好锻炼,也是培养崇敬、感性和审美情趣的土壤。新营地的手工艺可以从了解羊毛/粗棉线、缠绕线团、捻绳、一指编织/四指编织等方面进行选择。手工活动也是观察孩子的重要窗口之一。
手工艺课程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实施,有始有终,最好能和未来的手工老师的课堂保持基本一致的节奏。
绘画包括主课绘画和自由绘画。需要设计的相关链接包括:蜡块介绍(蜡块故事、蜡块分布、蜡块感受)、蜡块介绍与演示(父亲侧、母亲侧、宝宝侧)、素描纸/免费绘本发放、世界两边蜡块绘画演示等。
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情感、审美和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音乐课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来实施。音乐课的主要内容有唱歌(如我们班的号子,儿歌《小白舟》《星星和蒲公英》《白桦林里的好地方》《金银摆》《我不怕白浪》等。)和听/音乐类游戏(听声音识别位置,第五个音程鼓掌,手指轻敲,双手搓揉)。
新生营期间可能不会引入单簧管。
湿水彩和塑形(蜜蜡、泥塑)可以作为独立的科目课进行。根据具体情况,个人感觉蜜蜡塑形比较适合大一营阶段,侧重蜜蜡课的流程和氛围,可以自由塑形。老师根据孩子的作品即兴编故事。
主要针对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进行示范和学习。包括问候、握手敬礼、室内换鞋、放书包和水壶、挂衣服、搬放桌椅、使用和保管劳动工具等演示和游戏。
自由行可以放在户外游戏班或者自由活动,主要是校园内。其中,沙坑、水坑、游戏爬架、绳索是孩子重点玩耍的区域,也是社会交往的活跃区域。如果你觉得自己前两天在集合、解散、排队中表现不错,还可以安排一次农场的自然散步。前提是大家听指挥,把在农场的散步当成是孩子们赢得的奖励。
孩子在日常的教学组织或活动中往往需要分组,而小组又是孩子社交的另一个平台,所以可以考虑给孩子分组。同一个孩子的座位也需要考虑。学号要提前定好。具体分组依据也可以是生日、星座、气质类型等。,还应考虑性别平衡。新生营期间可以不分组先观察,座位也可以先随机,但后续需要决定。
考虑到每班人数和执勤需求,一般有四组,每组5人左右。团名要简单自然,也要包含老师的美好祝愿。
用餐时间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群体塑造场景。教师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
除了上课,老师还可以选择小助手,帮助老师完成一些分发、收集、整理的工作。孩子还需要参与日常清洁,通过劳动促进身体发育,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日常值班的重点是教室内外的清洁和送饭。因为一年级孩子的餐具是在教室里清洗的,还需要打水、倒水、擦盆。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和幼儿园,他们的劳动经历与之前的照顾者的要求有关。总的来说,个体差异很大。从如何拿扫把,如何扫地,如何用拖把,如何用抹布打扫,如何在桌下处理等等。,这些小地方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示范、教授、检查。孩子的工作习惯和技能需要家庭的配合,让孩子在家能自己照顾自己,参与家庭工作也是最初家校沟通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新生营,老师可以多观察孩子,让他们逐渐有参加劳动的意识和习惯。
详情请见后文。
根据校园课程安排安排上述教学内容,重点是吸气和呼气的节奏。在新生营探索一天的节奏。因为大一营和第一个月左右的课程都是主班主任教的,你可以灵活掌握,尝试——观察孩子和自己的状态——调整。
这里的流程安排最终会细化为一天的教案,此处不赘述。
大一营需要准备玫瑰仪式的故事,大一营日常课用的教学故事、自然故事、滋补故事:格林童话。需要准备的歌曲有:来电歌、蜜蜡歌、湿水彩歌、饭前感恩歌、收圈歌等等。
需要确定孩子的学号(幻数),准备并剪湿彩纸作为姓名贴纸。根据教室的设施,至少需要准备6-7套不同大小的姓名贴(椅子、书桌、衣钩、书包架、鞋架、画板架、储物柜/橱柜)。要分发给孩子的免费绘本或者练习本也需要写上自己的学号和名字。另外,需要提醒家长在孩子的餐具、杯子、单簧管、蜡笔等用品上贴上姓名贴或标记。
需要提前准备的材料包括:
手工艺课程材料:毛线(缠绕毛线球,一指编织等。)、棉线(捻绳)和羊毛(知羊毛)
塑形类的材料:蜜蜡(事先大小合适,不要太大),塑形聚合物粘土。
教学文具:素描纸、蜡笔和蜡块、练习本、主要教材等。
父母营材料:围裙布、手工包布等。用在父母营地(需要裁剪成合适的大小,并提供相应的图案)。
教室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平整和粉刷黑板,粉刷墙壁,必要的书架和收纳架,四季桌和装饰品,以及教学工具(如粉笔、彩色粉笔、橡皮擦、湿水彩材料)和清洁工具。
新营前两周需要正式通知家长(如前所述),给出新营的日程时间和相关要求。可以给出一些常见问题的信息,例如:
新营所说的“链接”和“节奏”并不是单方面的,教师也需要建构链接和适应节奏的过程。教师对新营的心理预期要合理。一方面,他们应该放松心态,充分享受与孩子们见面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探索更好的办法。
新营的教案要尽量详细,让老师更灵活的应对各种情况。从实用的角度来看,1小时内完成2小时准备的内容的可能性更大。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提醒自己慢下来,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未来几天的教案内容。
按要求完成日常工作。
分配日常工作:(一盘轮换,差不多1个月)
湿水彩值日组(1周1改,4 ~ 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