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影《撞车》及其反映的美国文化。
该片一举击败获奖大片《断背山》,获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是一个有许多线索的故事。只要看导演把这个复杂的故事有条不紊的巧妙衔接,就能看出他的功力之深厚。但看过他之前编剧的作品《百万美元宝贝》的人,应该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因为《撞车》带来的震撼和思考,甚至比《百万美元宝贝》敲人心灵的痛还要厉害。哈吉斯希望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要带着“逃离生活”的目的花近两个小时。他希望人们能从自己的内心检查一下,看自己是否有类似于影片中的心态。与种族和人际交流有关的问题仍有争议。哈吉斯用电影语言揭示了这种糟糕的人际关系的起源。选择洛杉矶作为故事背景,是由洛杉矶的城市特点决定的。多民族文化在这个城市相互碰撞,更容易引发新的冲突。为了烘托影片中的思想氛围,导演哈吉斯把洛杉矶当成了人间地狱。但影片结尾,在文化碰撞的片段中,创作者还是给观众留下了希望。
《撞车》是一部以人与人(或人性)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穿插多个同时发生的独立故事,并基于每个独立故事中看似不相关的人物之间的联系(每个人物可以说代表了一个阶级/种族,如白人、黑人、墨西哥/中美洲、亚洲/中国、中东等。)来反映种族问题等深刻的问题。影片名为《撞车》(虽然是撞车的意思,但对直接把片名想成《撞车》有所保留),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事情,没有时间关心别人,更不用说另一个阶级/种族了。我们每天忙着东奔西跑,在汽车这个小铁箱里度过了很多时间(更多资本主义评论),这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歧视无处不在,尤其是小人物和弱势群体,但关键是你自己有没有歧视自己。有些歧视是表面的,比如老警察对老黑人的歧视,老黑人对亚裔的歧视,但更致命的是你不知道的发自内心的歧视,比如上一个新警察,他表面上主观上反对歧视,但内心早就接受了对老黑人的歧视。“歧视”可能太大,所以用“偏见”
“崩溃”可能更一般化,大家都有偏见。每个群体都有立体型,形成了大家眼中的“偏见”。立体型是有统计学依据的,偏见也是合理的,虽然要单独考察每个个体。这部电影反映了人性,不仅在美国,在任何一个国家,不仅在肤色上,而且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用肤色只是比衣服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区分。想想身边的例子,都是黄皮肤,各种“偏见”都有。我认识一个不到3岁的中国小孩。他在美国上幼儿园。没人告诉他什么是歧视,他就是觉得黑人小孩脏。
文化差异太大:种族歧视问题,生活环境,我们都不了解。所以至少对理解影片中人物的动机肯定会有影响。你不会真正理解那个老家伙为什么开枪;你不明白局长为什么要停车;你不明白...很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被伤害了两次——两个镜头。除此之外,我一无所知。
心与心的碰撞,其实有很多电影是不需要理解的。被震撼和感动就足够了,哪怕只是一瞬间。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故事太圆,太圆,不够强!有太多的巧合,太多的意外,甚至太像一部热门剧。这些人为的编排痕迹过于暴露,削弱了影片的思想提升空间。这个问题存在于很多美国剧作家和一线导演身上,不仅仅是保罗·哈吉斯。因为好莱坞的游戏规则是既定的,需要导演去迎合观众,太多的导演习惯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作品,其实只是矫枉过正,妥协太多。保罗·哈吉斯的问题将在他未来的电影中再次暴露。作为一个水准很高的优秀编剧和导演,我希望他在接近奥斯卡的同时,也能做一些稍微越轨的事情,尤其是在改编《我父亲的旗帜》的时候,不要过分迎合好莱坞制片商和少数影评人。
本片又是一个人人不开心的故事,导演保罗?哈吉斯不仅让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焦虑的心态,也希望观众看到隐藏的人际冲突路径。导演不生气,没有视觉野心。他有意识地将主角们的动作并行处理,通过焦平面来衬托普通人偶然的人生反转的故事,并不耀眼。冲突逐渐布局,矛盾逐渐积累。在揭示人际交往和肤色偏见时,他更注重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和道德冲突的描写。虽然生活中经常会有宿命的悲剧,但影片还是在努力向观众传达一种试图见到太阳时挣扎的氛围。
《撞车》精彩影评
一:我们认为我们是谁?
围棋神坛上有人说《撞车》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之一。安倍说《撞车》好无聊好无聊。XM说如果说罪恶之城是形式主义的极致,Crash就是内涵的极致。Crash确实是一个大杂烩。这部电影让我们震惊的不是碰撞,而是种族、文化、尊严、人格、家庭的碰撞。每一次碰撞都击中我的内心,让人无言以对。
电影《撞车》里的每一个人都像一颗珍珠,不是那种闪着圆润无暇光芒的珍珠,而是那种不那么完美的有一点瑕疵的珍珠。随着电影剧情的发展,一颗又一颗珍珠被巧合和冲突连成一串,照亮了人们,掠夺了人们的灵魂。虽然每颗珍珠都有一点瑕疵,但那瑕疵却为光彩增添了一份真实。
真实,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这个社会,压力太大了,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苦。这种苦难是被压抑和扭曲的,反映出来的是暴躁、激进和叛逆。人性是恶还是善?这个命题不会有答案。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看观察角度。电影《撞车》更是如此。没有人是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人是绝对的坏人。就像我上面说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罪,但每个人的罪都有自己的原因,都能让人感到厌恶,在内心的某个角落升起一丝怜悯和同情。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真实的反映了人性,人性的两面性,人性的挣扎。自我挣扎和矛盾是另一种崩溃,可能伤害最大。
暴力警察可以是一个拳头在心里的孝子,他的暴力是他对父亲痛苦的发泄。他对父亲的遭遇感到愤怒,对父亲的结局感到痛心,但作为一个小警察,他没有权力改变结局。他的力量很弱,他不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受苦。他讨厌这一切。他认为父亲为黑人做出了很多贡献,但父亲的贡献却没有得到回报,于是成为了一个激进的种族主义者。在影片的前一部分,这个警察非常讨厌,但在看到他和他父亲之间的故事后,我为他感到遗憾。他不是没有血肉,他只是需要发泄。第二天,他在车祸现场救出了前天晚上被他侮辱的女子。他差点为了救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觉得这不仅是他的职业原因和人性使然,也是对他前一天晚上行为的巨大赎罪。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于善与恶的斗争。恶意发泄之后,善的愧疚和空虚可能随之而来。生活中也有人在冲动、抑郁、愤怒中做过伤害别人的事。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威风凛凛,但事发后却是自责、内疚、后悔,无法言语,无法补救,留下的只有遗憾。
感觉被侮辱通常是自己造成的。比如那个天天抱怨种族歧视的少年,比如那个被洗劫一空的智利老人,比如那个为了面子宁愿被羞辱的电视导演。在青少年眼中,世界上的一切都表现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他以为全世界都戴着有色眼镜,其实有色眼镜在他心里。我在别人眼里看到了钉子,在自己眼里却看不到横梁。在抱怨的同时,青少年忘记了他们正在做一切引起人们抱怨的事情。波斯老人也是这样,怀疑周围的一切,愤怒,不信任别人,最后伤害了自己。电视导演更是如此。为了自己在朋友面前的面子,他们宁愿自己的老婆受辱,窝囊。他本想挽回面子,但最后却失去了尊严,在心爱的女人眼里,彻底失去了尊严。男人的尊严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在心爱的女人面前。他妻子对他的指控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我不同情他。我认为他在给自己带来耻辱。第二天,他遇到警察的时候,我有点疑惑。突然,为了什么,是突然觉醒,是压抑已久的崩溃,还是为了救车上的少年?我
坠机无法分析,但人很难预测,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影片用了一大块笔墨来描述种族冲突和文化冲突。白人想对有色人种表现出平等的尊重,但内心却歧视黑人。黑人警惕白人的歧视,而亚洲人歧视其他有色人种。第一次和第二次撞车之间的争吵非常有趣。第一个撞车的是一个亚洲人贩子的妻子,侦探南美。两人都骂对方种族,歧视对方种族。影片结尾的车祸中,诊所的女接待员与一名保险公司理赔员、一名黑人和一名亚裔男子对峙,两人都以对方的种族作为攻击目标。这种现象很可笑,也很可悲。这样的相互辱骂,显示了他们的不自信,都是为了讨好主流社会。只有白人是主流,他们可以说虚伪的话,像慈善家一样有目的地给予他们的平等,但遇到利益,他们会立刻得知真相。就像那个虚伪的法官,打着平等的旗号,其实在做肮脏的勾当。
督察说,人是如此的疏离,我们都渴望碰撞。只有碰撞才能让人感受到真正的接触。平时风光无限的法官夫人抱住丫环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的辛酸暴露无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没有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流方式而改善,相反,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和复杂。夫妻之间、母子之间、同事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都可能对你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每个人都知道沟通的重要性,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重要的事情。人们善于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社会让我们无法简单的面对生活。人做事不能以善恶为标准,只能以利益为标准。当检察员对法官说出理想主义的话语,当年轻的警察把男孩推出车外,他们都无助地践踏着自己的良心,我听到他们心中的叹息。但是我们能做什么呢?如果是我们,我们能做什么?前几天看到有人说话。如果你是妻子被警察辱骂的电视导演,当妻子被辱骂时,你会当场怎么做?没有人发表声明,也没有人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答案在于避而不答,但这种态度无可厚非,无可指责。
“你得做几年才能明白。你以为你知道你是谁!”老警察对新警察说。我们以为我们是谁?
第二:人性的光辉。
撞车,人情味。这是一部有许多短篇故事的电影。在两个小时里,导演熟练地把故事串联起来。
西班牙裔锁匠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可爱又天真。因为过去的后遗症,她害怕枪声和子弹,睡在床下。爸爸
克拉舍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在他很小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仙女,给了他一件隐形斗篷,让他什么都穿不了。女孩天真的听了这样的故事。爸爸郑重的对她说:现在我要把他给我女儿。脱下隐身衣给你女儿。从此,女儿再也不怕任何子弹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为了鼓励女儿摆脱枪林弹雨的阴影。
——闪耀之一,父爱的伟大。童话是善良的。
一个阿拉伯杂货店老板。门锁坏了,我叫了修锁的来修,换了新锁,但是没用。事实上,门是坏的。和锁匠发生了争执。杂货店第二天就被偷了。没有保险公司可以赔偿。老板很生气。所以他把所有的账单都算在锁匠头上。于是他拿着枪来到锁匠的门前。就在他拿着枪和锁匠争论的时候,他突然举起了枪。而小女儿冲了出来:爸爸没有隐身衣。她扑进父亲的怀里,帮助他停止射击。然后传来父亲心碎的哭声,女孩好不容易撑起一个笑容:爸爸,我可以保护你。我很高兴我的女儿没有死。而且开枪的老板都惊呆了,他明明打中了。为什么?
——第二次闪耀,女儿的爱。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包括挡子弹。
一个人呆在杂货店里,女儿多莉连什么时候回来都不知道。老板对女儿说,我遇到了一个仙女。她是一个天使。是的,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天使。其实他不知道女儿是他的天使。她买枪的时候买了一盒空子弹。
《撞车》——第三次闪耀,女儿的爱,认识父亲,深爱父亲。
黑人导演和他的妻子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名白人警察选中了。白人警察趁机侮辱他们的妻子。作为丈夫,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忍无可忍。然而,他的妻子嘲笑他没有能力保护她。这两者是有矛盾的。其实妻子不知道丈夫比他受的苦多。
——第四次闪耀,有时候需要承受很大的耐心。
我妻子出了车祸,被困在车里。白人警察去救她。妻子绝不会让白人警察碰她。因为上次的事情,我心里还是有恐惧的。白人警察再也看不下去了,冲着那个女人大喊。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于是女人妥协了。我焦虑地看着警察帮她挪动双腿,一步步剪断安全带。当人们把警察从车里拉出来时,警察回到车上,把那个女人拉了出来。女人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抱着白人警察哭。
——闪灵五,先不说之前的芥蒂,生死之间,没有什么比救人更重要。
第三:善恶思想
不得不佩服《撞车》的导演保罗·哈吉斯(paul haggis),他准确地捕捉到了人物微小的心理活动,并使之成为这个多线索故事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洛杉矶这个多种族的大都市,人们的感情是脆弱而冷漠的。他们总是忍受着未知的恐惧,却又随意的发泄着自己的愤怒。检察官的妻子简对所有有色人种都持怀疑态度,因为她的车被两个黑人青年抢劫了;警察瑞安对一对黑人夫妇很生气,因为他的父亲不能得到及时的医疗;买枪时被侮辱的阿拉伯店主也将怒火发泄在锁匠丹尼尔身上...恐惧和愤怒像瘟疫一样在城市蔓延,所有人都生活在焦虑中,负面压力越积越多。一场小争吵会变成致命的事故。
本来,看到人的命运因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错误而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就够了,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些看似偶然的错误背后,其实有一只幕后黑手控制着一切,是所有人都难以违背的,那就是人性固有的弱点:偏见、恐惧和愤怒。这不仅存在于美国这个多民族的文化国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以貌取人,欺侮他人,发泄不满等等。只是我们平时看不到这些行为的后果,以为只是小事,很快就忘了。但是,导演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后来的影响力,以及他们最终是如何掀起蝴蝶效应般的风暴的。
影片前半部分侧重于细节的积累和情绪的酝酿。我一直以为会导致巨大的悲剧,从而给观众留下很大的印象。
对撞击震撼力的道德警告。然而,当我看到导演为不同角色安排的巧妙结局时,我的心再次被强烈震撼。警察瑞安处理了一起车祸,发现受害者是克里斯汀,一名被她猥亵过的黑人妇女。克里斯汀因为害怕而拒绝了瑞安的营救,但瑞安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她。那一刻,他们的内心恐怕像车祸一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克莉丝汀该恨还是该感激?瑞安到底是善还是恶?谁也说不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瑞安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弥补错误的机会,并且很珍惜。相反,一直以正面热血形象出现的年轻警察汤米,最终却因为一个怀疑而误杀了一名黑人青年,并亲手掩埋了杀人证据...人物形象的180度大反转,让一直以为是非观的观众们傻了眼,不得不推翻之前的偏见,重新思考人性的复杂性。
前半段导演让我们看到了随意发泄不良情绪的连锁反应,后半段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性的巨大振幅和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实每个人都是天使和恶魔的结合体,情况会反转,善恶会轮回。有时候,作恶的人有值得同情的理由,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作恶的借口,因为社会上的人看似孤立,其实是相互联系的。哪怕是一点点恶意都可能滚雪球,不仅伤害无辜,甚至最终还会报应自己。善与恶只是思想的不同,但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局。也许我们无法解决深刻的民族问题和阶级差异,但至少,我们可以在恐惧或愤怒溢出之前,冷静几秒钟,尽力理性地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