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因远离亲人而产生的不适应的心理应该怎么办

当前,全省各支队均在进行新兵第二阶段集训。新兵入伍后,生活规律、生活环境、活动内容及自我身份认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入伍本身成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新兵在这一阶段不仅要承受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而且还要完成在思想上、心理上对重大变化的适应和整合,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新兵集训期间是部队心理工作的重点时期,而如何做好新兵集训期间的心理工作,就成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新兵的心理问题一方面影响自身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会对部队日常管理造成干扰,甚至可能引发各类事故。做好新兵集训期间心理工作,对提升部队管理水平、保持部队安全稳定意义重大。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对新训骨干的心理知识培训

新训骨干与新兵的关系最为密切,传、帮、带和教育引导的作用明显,能直接影响新兵对部队的印象和认同以及为新环境的适应,因此,开展新训骨干的心理知识培训尤为重要。在新训工作开始前,应集中对新训骨干进行心理知识培训,围绕提高新训骨干心理分健康知识及识别心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动用心理学知识辅助新训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展开。

二、把握好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高级神经功能和知力正常的情况下,只有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新兵,才能承受入伍和新训带来的压力,从而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及消防业务训练。在新训过程中,主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补充,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心理学常识教育。要帮助新兵了解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区分标准和自我调节的方法等,使他们了解自身心理状况,学会内省和自察,建立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保持稳定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二是环境适应性教育。新训期间应着重做好警营环境及部队训练、生活、学习任务的心理适应性教育。针对新兵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而对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等改变适应困难的实际情况,通过解释、引导、暗示等方法打消新兵的疑虑,鼓励他们学会服从,主动适应。减少身体不适对心理造成的影响。针对新兵初入营,对部队管理严,生活节奏快,训练强度高以及远离家人等情况不适应而产生强烈孤独感、无能感、压抑感等现象,以授课、主题活动、团体辅导、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使新兵明白他们正在经历的过程是非常普遍的,是实现角色转换自觉融入公安消防部队成为合格消防战士的必然过程,应以平常心对待,同时,帮助新兵尽快建立新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感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安全和可信赖。

三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这些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新兵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使新兵明确入伍后的努力方向,明确身上担负的职责使命,能很好的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提高自信心,增强心理免疫力。

新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形式尽量多样化,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广泛利用数码影院、网络、广播等媒介开展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在训练和学习间歇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心理游戏,缓解新兵的枯燥情绪;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只在于“了解”,不要要求新兵深刻理解,避免滥用考核,防止增加新兵负担;要营造深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在营区走廊等场所悬挂心理健康提示语。

三、开展好新兵心理训练

新兵心理训练主要是以行为训练为主,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方法程序,使新兵经历某种预设的情境,从而激发自信、愉快、满足、信任等正性的情绪体验,进而习得某种行为并将其固定下来成为习惯,最终达到改变个性品质的目标。对某些特殊目标也可设置失败情境,激发新兵体验沮丧、懊悔、挫折、愤怒等负性情绪,并引导新兵反思,促基自我觉察和领悟并学会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从而达到心理辅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