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分散怎么办?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是他们不懂心理学的规律。

河北省衡水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名教师在过去的10年里一直患有心理疾病。后来尝试了各种方法,看了各种资料,才明白了心理规律。也帮助了很多人走出了心理误区。这些心理规律对正常人的心理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心理学也被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但心理学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所以很多人都走入了一个关于心理问题的误区。他们机械地看待心理问题。现实中,物质一是一,物质二是二,这点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不一样。它是多变的。所以医院以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为主要手段是不对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原因。只要心态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身体素质关系不大,除非心理影响伤了身体,需要物理治疗。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意义重大,但还远未完善。而且在我们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中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举个例子,如果你对一辆车的各个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的驾驶技术不好,你就开不好车,而如果一个人对一辆车的各个部分都不了解,但是他的驾驶技术很好,他就可以开得更好。心理学也是如此。我们的心理驱动能力决定了我们的心理工作得好不好。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让他陷入了彻底的悲观主义,不仅是对心理治疗,对整个人类都是如此。弗洛伊德本人实际上并没有治愈一个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如何让我们的心理变得更好?古往今来,对此有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禅宗那里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但是说到宗教,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迷信的东西。当然,试图通过神、鬼等让自己的心智变好肯定是不对的。就算佛教说佛不能直接救你,你也要自己开悟。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确实有一些真实的可取之处。那是一些关于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

比如禅宗主张顿悟。其实这个开悟就是掌握心理规律的技巧和方法,但不应该把它当成知识,它是一种体验,需要你自己真正去感受,去实际运用,感觉好了就知道了。比如你没有吃过的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自己吃了之后,你才会立刻知道。当然也不要把开悟当成成佛成仙的事情。它没有那么神圣。我们只把它当做对自己心理的一种理解。

这是什么方法?其实简单到你可能觉得不是好方法,就会从我们眼前溜走。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让我们认为简单的事情变得更加不正确。这也是为什么禅宗里有一个很大的饮料,就是师傅拿着一根棒槌逼着徒弟去理解,意思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你还不懂。

这种方法就是“验收”。就是真诚地接受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恐惧、快乐等等。就这么简单。关注一切,不管有多痛苦,多难受,多不合理,接受了就好了。在接受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你的头脑在想什么,感受你的感受,就像看着另一个人一样。就像佛教里的说法,“观”“觉”。当然,你不去想怎么接受,你也可以接受。

这个方法对正常人和有心理障碍的人同样有用。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别并不大,甚至是思想上的区别。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来举例,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有一个精神障碍的人,每天睡觉前总要检查门是否关好。即使他已经知道门是关着的,他还是要再关一次。如果他不去,他会觉得不舒服,几乎每次门都是关着的。他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并为此感到烦恼。如果你用接受的方法,你会接受这个想法,这个行为,以及你所造成的麻烦。然后你会好起来的。其实我们有奇怪的想法很正常。为什么不能有这个想法?为什么不这样想是正常的。如果我们把有那个想法和没有那个想法看做正常,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宽广的胸怀。比如庄子家人去世,他一点都不难过。相反,他演奏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死了难过吗?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吗?

老是关着门的男人,对有这样的想法很恼火,所以努力压抑,但就是这样的心理。你越压抑,他越抗拒。这样对抗下去,冲突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件愚蠢的事。如果他接受了这种观念和这种行为,他就会逐渐好起来。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重要。我们可以称之为转型,不知不觉就会变好。就像我们在睡觉的时候,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你永远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睡着的。当然,这种转变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只需一会儿,而有些人需要几天或几十天。

接受的时候,我们的心理逐渐停止争斗,然后我和我们的心理合二为一,就像“无我”一样。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祖,我为什么烦恼。佛陀向他解释后,他立刻顿悟了。佛祖大概意思是你心烦,但是你一直纠缠着你的心。本来,你是不上心的。你为什么要烦它?也就是说,接受你的烦恼,你就不会烦恼。所以,也有一个典故。沈绣说:“你是菩提树,心如镜台,要时时勤擦,不使尘埃。”慧能曰:“菩提无树,镜非台,故无,何处能作尘?”慧能就这样披上了大师的外衣。经常擦干净是不必要的纠结。所以佛教经常用短篇故事来启发人。

关上门的人其实更烦有那个想法。当他接受的时候,他可以一直关门,甚至喜欢关门,但他也可以让门开着,接受不关门的不适。渐渐的,他关不关门对他来说都无所谓了。没有心理障碍。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有时候我们的话很难表达清楚,但是只要经历过就很容易理解,重要的是我们实际经历过。

另外,也要相信接受就会好,相信就会有,不相信就没有机会体验正确与否。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心理科学。禅宗的启蒙也是一门客观的心理科学。

再比如,有的人失眠。对于失眠,药物治疗是没有用的。完全是心理作用。你失眠的时候就这样想,我就让它失眠。我真的会接受到天亮,我会接受烦恼和担忧。当然,你闭上眼睛,让自己处于睡眠状态。你要相信接受会是好的。其实会好的,慢慢的,不知不觉的,你一定会进入梦境。这个过程也很微妙。

总之各种心理问题都差不多。解决方法类似。有心理障碍不一定是坏事。俗话说,没有开悟,没有开悟就没有玄机。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这次经历中学到很多。还有像老庄那样的“无为而治”。我们的工作就是工作。如果我们不工作,我们在玩吗?当我们不工作时,我们的身体在运转,我们的嘴在呼吸。某种意义上不能说我们在工作。所以即使你一事无成,在某种意义上也和成大事是一样的,就是你的思想要包容。有时候世俗的想法是片面的。以及老庄思想的软弱性可以战胜韧性等。,都很有道理。

当我们接受自己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更多的感受。有时候,即使是一个人静静的坐着,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会知道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波又一波,不受我们思想的控制。很多时候你的想法变得根本不重要。你只需要去体验。你不想接受,但你在接受,更好的接受。我们的思维有时会束缚我们,留下可笑的想法,我们会变得更加自由和精彩。我们的心很大,经历的只是一小部分。

我们的世界很复杂。我们不明白的问题太多了。很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候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不要走进死胡同,你无法理解,一句话,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大脑的思维能力真的很小。我们的世界也很矛盾,真理和错误是相对的,真理在某种意义上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对的。有时候我们的言语很难表达很多东西,言语表达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争论是没有意义的。赢了不一定对,输了也不一定错。只要我们认识到真正的意义,就足够了。

如果你觉得不错,以后一定要多帮别人回答这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