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游戏
乾隆十六年,33岁的柳永参加了当年的中考,因文采出众,一举夺魁。剩下的最后一关是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的宫廷考试。那天进宫考试,我看见一个身材矮小、驼背、蒙着眼睛的考生一瘸一拐地站在乾隆皇帝面前。乾隆不惊,问其姓何,得哪个。却见陆勇缓缓说道;“姓刘,清朝状元。”乾隆听后大为不满,觉得用这种人做官有损清朝形象。但如果不想用他,就得有令人信服的论据。于是,乾隆皇帝心中有计,说:“柳永,我命令你以自己为题,背诵一首诗,必须是五言八句。如果你做得好,你会得到重用。不然你上不了高中!”但见柳永沉思片刻,即席吟道:“胸满济,背驼。独眼辨忠奸,独腿跃过龙门。单鑫助国,画脑谢黄恩……”说到这里,戛然而止,不再言语。乾隆皇帝说:“不是还有两句吗?”柳永说:“下面两句我不敢说。”甘龙催促他快点说。柳永犹豫了一会儿,勉强说:“如果非要我说话,我求皇上答应不杀我。”甘龙说:“我保证不杀你。”柳永慢慢背出最后两句:“以貌取人算不算有德之人?”乾隆立刻被柳永的才华折服,渐渐的柳永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安州。一天,他们路过一个叫刘庄子的地方,又渴又饿。刚好赶上一家人办婚礼办酒席。陆勇灵机一动,对甘龙说,“黄三爷,咱们也送一份礼物吧!所以才会有饭吃。”甘龙点头表示同意。当他们踱进屋里时,一位老人看到两位客人进来,赶紧招呼他们。一聊,原来今天是141的老人生日。乾隆和柳永不禁大吃一惊,称赞老人长寿。他一边说,一边掏出钱作为礼物送给老人。老人婉言谢绝,道:“我看你们两个才高八斗,大有文章。不如送老人一副对联留作纪念。”龙大喜,正好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人们准备好文房四宝,干长笔沉吟片刻,写道:
花花重逢,又添37年。
柳永暗暗称赞,真是妙不可言。60年后的重逢是120,21正好是寿星的年龄。乾隆写完,把笔给了柳永,意思是让他接下一句。刘墉想了一下,写道:
庆古道稀,又添一个春秋。
老人看完后,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有一年,在端午节,甘龙走在江南路上,路过保定府。刘勇陪他在街上玩。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临街的一座高门楼上横挂着一块匾,上书“仁和诗社”。乾隆一看,心里痒痒的,就拉着柳永说:“来,到里面去凑热闹!”
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四合院,不大但很安静。校长室的走廊里有一张长桌,上面放着折扇、汗巾、玉指、鼻烟壶等赏赐。长桌后面坐着一个儒雅的书生,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是俱乐部的老板。两栋房子的走廊里还有一个箱子。长案上有文房四宝,墙上有各种诗词歌赋。走廊里有十几个人,看着卷子,想着诗。甘龙和刘勇来到第一户人家,见了房主,挂了号,签了名。乾隆自称北京顺天府人,高天赐为姓,柳永只说姓刘。
两人来到配房走廊找题找句。甘龙最好造一个联合句,于是他对柳永说:“我们来比一比联合句吧!”柳永同意后,他们各自选了一副上联书。没一会儿,刘墉已经答对了,就因为乾隆一直没答对,就晾在那里。呆了一会儿,甘龙拍手道:“好!”他转身在一张长桌前写下一句,柳永也匆匆写下一句,一起交给了失主。店主一看,只见甘龙当选的对联和对仗是:
冬夜灯火前,夏侯读春秋传;
楼上东门,南京人唱北西厢。
刘永玄的对联和对仗是:
浙西三塔寺前三塔及浙西:
北京北五台山下的五层平台。
店主看后连连称赞,递了一把金面苏凡给柳永,递了一条汗巾给甘龙,说:“两位诗人都是对的,但从意境来说,高翁的这句话似乎不如柳翁的深刻。”乾隆听了这话很不服气,然后拉着柳永找了句话。不一会儿,两个人把一副对联交给了失主。“思而行之,行而为之”的对联和对仗是:
枣刺切好,劈成四捆发工资;
昌门从一家搬到另一家,多补少赚双人间。
刘永玄的对联和对仗是:
七里山路半路三里半;
九溪漫洞穿过地下洞穴和五条溪流。
俱乐部的老板很快又拿了一些礼物送给这两个人。他站起来说:“你们两位诗人真是奇才。你在这里出生晚了!”
还有一次,乾隆请大臣看戏,看到台上没有条幅和彩带,就让他们写一副对联贴在上面。这时候,一个大臣拍了一张照片:
根据法律,打破冰冷的世界,
借衣,叙古今人情。
甘龙认为这副对联太精美了,普通人看不懂,所以他请大臣们重做。连续做了几张,都不满意。乾隆突然想到一幅画:
三五个人可以做到千军万马,
但一时想不到下联,正焦急时,陆勇坐在下联旁边:
六七步走遍天下。
甘龙听了连连称赞,就命人用红纸写下来,贴在桌子边上。
有一次,柳永真的被乾隆写的一副刁钻的对联难住了。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年夏天,天热,柳永奉命进宫,向皇帝报告。身着朝服的柳永热得直冒汗。乾隆见此,命太监给他拿两个西瓜来解暑。得到了刘的奖励,不客气地结巴起来。正当他吃瓜吐籽的时候,甘龙突然灵机一动,做了一副对联说:“坐朝南,吃西瓜,籽往东。”
乍一看好像很简单,但是这幅对联很有讲究。坐朝南是静态的,吃西瓜和瓜子是动态的。简单的词11包含了三个东西和四个方向。柳永苦思良久,没有上来。他真的会被《才子佳人》难住吗?不,不是你不能对,而是你不能对。“坐北朝南”,南尊北卑,意为皇帝。他怕犯了欺君之罪,只好承认自己配不上,说:“不但我配不上,整个清朝都没人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