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文学的精神品质和艺术内涵
世界黑暗时代,即人类文明进入超验神性丧失、终极价值崩塌的时代,是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转型期。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诸神黄昏”和公元15世纪后的“上帝缺席”是人类文明剧变的两个轴心期。第一轴时代出现了以“哲学突破”为原则的古代文明,第二轴时代出现了以“诗意复兴”为特征的现代文明。
在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上帝缺席”时代,人类文明无疑又因先验神性的丧失而进入了一个黑暗的精神黑夜期。然而,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后,世界的夜晚已经趋于午夜。这一时期产生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是虚无主义阴影下人类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价值崩塌、生命异化等严重文明危机的文艺表现。
20世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既是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也是对救赎的探索和追求。是世界黑暗精神最贫乏的时刻,是人类绝望的呐喊和急切的呼唤。诞生于21世纪的新千年文学,是世界的黑夜即将过去,人类新时代的曙光即将出现的文学。它是一部继承了15世纪文艺复兴以来所有优秀文学传统,尤其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精神的文学。
新千年文学是第二轴时代,几百年发展的又一高峰“诗意复兴”文学是东西方启蒙文学发展的必然。
2.新千年文学是中国现代启蒙文学的深化。
19年底的维新运动推动了20世纪初中国的文学改良和思想启蒙,中国文学开始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虽然在辛亥革命后的几年里,启蒙文学因为政治化、工具化,在现实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一度走向衰落。整个文坛被娱乐性的星期六短篇小说和低级趣味的阴暗文学所占据。而当时处于严重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状态的近代中国,需要思想启蒙和文化批判来唤起人们的觉醒,推动文明的进步。经过几十年先进思想文化的积淀和影响,一场由进步精英知识分子发起的文学革命终于在1917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而实现了中国文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彻底转变。
20世纪末的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是对20世纪20年代文学革命和思想启蒙的继承,中国文学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虽然在市场经济转型后的十几年里,启蒙文学一度因为精英化、融合化而在大众消费文化时代衰落。整个文坛充斥着娱乐快餐和低趣味写作的无厘头文学。然而,处于严重价值虚无和精神危机的后现代中国,需要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来重塑民族的精神价值,拯救现代文明的危机。经过几十年的思想文化积淀和酝酿,一场由民间知识分子倡导的文艺革新运动终于在2010拉开了新千年文化运动的序幕。从而实现了中国文学向新轴心文明的彻底转变。
产生于21世纪全球消费信息时代的新千年文学,在超现实的拟像时代,正面临着整个人类陷入极度虚无和迷茫,个体遭遇严重的生存异化的危机。为了释放形而上学和宏大话语的羁绊,人们可以重新认识真正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新千年文学启蒙的历史使命是打破各种流行观念和消费神话对灵魂的遮蔽,引导个体在诗意的自由中生活。
3.新千年的文学是对网络信息时代文学的超越。
如果说,20世纪初中国文学由古代向现代的过渡,是继秦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古代文学高峰之后,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文体变革和文学创新。那么,20世纪初(21)网络文学的出现,就是百年前现代文学转型的延续、深化甚至超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启蒙精神和人文理想的失落,中国文学逐渐走向庸俗化、商业化和快餐化。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中国文学的又一次低谷。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文学与90年代最大的不同是出现了以80后为创作主体的青春写作和网络文学。向一大批80后作家发起的“新概念竞赛”,使带有明显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的青春文学占领了世纪初文学的图书市场。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学,让大量奇幻童话、魔幻灵异故事、官场职场、言情小说成为新世纪最炙手可热的文学畅销书。作家个性化、年轻化、业余化,作品娱乐化、大众化、快餐化。它使新世纪的文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时尚感和平面化感。
百年前中国平面媒体的发展,以报刊杂志为载体,推动了以文学革命和现代思想启蒙为特征的新文化运动。百年后电子媒体在中国的兴起,以网络论坛为载体,推动了以文艺革新和后现代思想启蒙为标志的新千年文化运动。新千年文学,以80后创作者为主体,以网络媒体为载体,传承启蒙精神,弘扬人文理想,在超越80后青春文学、批判网络写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文学理念和创作方向。它既是对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继承和发展,又是超越和深化。新千年文学将启蒙精神与人文理想融为一体,既关注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又关心人在精神世界中的意义。它既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浪漫主义追求理想的深化,也是对现代主义关注个体生存和后现代主义反思人类文明的继承。1.新千年文学是对审美游戏论和意识形态工具论的超越,是文学诗性和哲学思维的融合。
文学自产生以来,就有两个功能,即游戏和承载信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出现了两种倾向:审美游戏论和启蒙工具论。
前者主要表现为“为艺术而艺术”,将文学视为创作者以纯粹审美的游戏态度自娱自乐的游戏消遣。放弃文学对社会道德和人类文明的责任。它的极端发展形式是为迎合大众感官欲望而写的消费快餐文学。后者主要表现为“为思想而艺术”,从实用功利的态度出发,将文学视为某种观念的形象图解。放弃文学对艺术审美和诗意想象的追求。它的极端发展形式是为意识形态宣传而创作的意识形态文学。这两种倾向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文学的游戏功能和载道功能的分离,以及向极端方向的片面发展。使文学脱离自身艺术和思想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而新千年文学则主张诗性与哲理性思维的融合,艺术的审美追求与思想的人文关怀的统一。一方面,新千年文学强调文学的艺术审美,将文学创作视为高雅的艺术创作,而不是功利的意识形态宣传。随着美的发现和创造,它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自由。另一方面,新千年文学强调文学的人文关怀责任,将文学创作视为严肃的启蒙,而非娱乐游戏。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体生存的关注,唤起人们对时代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思考。要同时做到这两个方面,就必须把文艺的诗性和哲学思维结合起来。
新千年文学的创作者在继承前人诗人和思想家探索的基础上,在文学创作中实现了诗与思想的融合。一度沦为消费快餐和意识形态工具的中国文学,已经回归了自身的艺术和意识形态完整性。并将21世纪的世界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思想艺术高度。
2.新世纪的文学是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超越,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源远流长,直到公元18和19世纪才成为西方文学的主流。同时,它标志着欧洲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现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也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以传统的模仿理论为基础,在对社会现实和人类道德的观察和描写中,以人道主义精神揭露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现实主义的极端发展形式是自然主义,主张用科学的方法从人类生物遗传的方面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浪漫主义文学又称主观抒情文学,是以传统的再现理论为基础,在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赞美和表达中,反映对现实的悲观失望。浪漫主义的极端发展形式是唯美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通过追求审美,超越社会道德的约束,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享乐主义态度。
现实主义以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和道德批判为特征,但描述仅限于现象层面,无法解释人异化的本质原因。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和诗意想象,但描写却沉溺于怀旧,脱离时代,逃避现实。19年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分别走向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同时,其主流地位在20世纪逐渐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所取代。
现代主义是浪漫主义的深化,把内心情感的表达提升到意识和心理的表达。后现代主义超越了现实主义,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上升到对人类文明的反思。新千年文学融合了后现代主义对形而上学和宏大叙事的解构和现代主义对真实存在和精神家园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一个全球性的消费信息时代,超越东西方,“全球化”的文学潮流。
3.新千年文学是对东西方文学的超越,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融合。
自15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品经济的萌芽、市民社会的出现、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宗教改革的兴起,推动了以文艺复兴为标志的欧洲现代文学的繁荣。在随后的数百年间,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全球扩张,欧洲现代文学的观念开始影响和冲击东方的古典文学。并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推动了东方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个过程是从19年底,20世纪初开始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从219到20世纪初的今天基本完成。
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文学影响东方文学的主要时期。大量西方现代文学观念和作品涌入东方,使东方各民族在其影响下逐渐发展起自己的现代文学。20世纪下半叶,东方各民族的现代文学逐渐走向成熟。在继续接受和学习西方文学的同时,一些优秀的作品开始向西方传播,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世纪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向现代文学的转型,为21世纪世界文学的出现做了重要的准备。当人类处于全球化、消费化、信息化的后工业社会时,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千年。一个既有民族和地域特色,又有时代感和世界感的世界文学“全球化”时代正在走出来。新千年文学是在继承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学优秀传统,特别是20世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精神和艺术探索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中国时代特征和全球文化内涵的新文学。这是中国文学真正走向世界的标志,也是世界文学发展的新时代。1,新千年文学倡导创新求变的先锋实验,反对因循守旧的复制模仿。
从中国文学的发展来看,古代文学曾经有过鼎盛时期,如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被称为“代代文学”。在五四白话文学革命的推动下,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现代文学体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见,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变革,无论古今中外。相反,因循守旧和倒退只能导致文学发展的停滞甚至终结。因此,文学的发展需要开拓实验的创新精神,杜绝抄袭模仿的陋习。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传统体制内的职业作家思维落后,墨守成规,作品不合时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然而,新型网络作家思想浅薄,急功近利,作品类型重复,创新少。更有甚者,一些作家为了快速成名,不惜抄袭、剽窃他人作品。由此,中国新世纪文学在数量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整体水平在质量上并不高。从根本上说,这种现象是由于新世纪文学缺乏具有先锋实验性质的创新作品。
面对中国文坛的现状,《新千年文学》提出了以文学创新推动中国文学发展、创造辉煌未来的使命。而我们强调创新和变革,并不意味着胡编乱造,而必须立足于时代语境,表达社会现实;我们提倡的先锋实验不是凭空发明的,而是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具体任务是以新颖的艺术形式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探索存在的无限可能,构建全球消费信息时代精神的诗意栖居。
2.新千年文学坚持严肃高雅的艺术创作,反对娱乐化的庸俗编造。
新世纪以来的十年间,中国文学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文学期刊为代表的传统文学逐渐衰落,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兴文学迅速崛起。原有的两极化、体制化的文学格局被打破,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新格局正在形成。新时期以来,文学进入了最活跃、最混乱的时期。
无论是传统期刊文学,还是新兴网络文学;制度化的职业写手或业余网络写手;无论是标榜正统的纯文学创作,还是自称边缘的个人写作。从根本上说,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为了迎合图书消费市场和大众的感官欲望,他们放弃了艺术审美追求和人文社会关怀。然后颠覆文学经典,消解深层含义,甚至凭空捏造故事和情节。
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大型营利性文学网站,联合商业图书公司,推出了大量的文学类型,比如玄幻仙侠、官场、军事谍战、宫女、悬疑穿越等等。这些消费性、快餐式的文学作品,不仅缺乏思想深度和审美追求,而且文字粗糙,格调低下。中国当代文学由于缺乏思想、艺术低劣、花样重复、粗制滥造,已经被推到了“终结”和“死亡”的边缘。为了拯救新世纪的文学危机,它呼唤未来中国文学的重生。新千年文学呼吁真正热爱文学的创作者,坚持严肃的思想性和高雅的艺术性,在普及文学的同时,坚持抵制娱乐化和低俗化。
3.新千年文学坚持思想启蒙的批判精神,反对随大流的商业写作。
20世纪90年代,在商品经济和大众传媒的影响下,中国文学与80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从根本上说,新时期文学的精英化、综合化、严肃化被后新时期的大众化、多元化、娱乐化所取代。启蒙精神的使命意识被流行的狂欢态度消解;人文理想的崇高追求被个体生存的平凡欲望所抹杀;严肃作家的艺术创作被作家快餐这个词掩盖了。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时尚化、娱乐化、平面化的时代。大众观念的平庸,消费意识的媚俗,大众文化的肤浅,不断将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边缘化为小众文学。
畅销小说、流行音乐、小资随笔、时尚电影、电视剧,在广告策划和包装炒作下,成为后工业消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商业资本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以一种时尚、流行的方式,引导和操纵着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文化品味。通俗读物、流行歌曲、时尚电影等文化产品,在商品拜物教中渗透着自我中心、利益至上、无限娱乐、过度消费等观念。通过刺激大众的感官欲望来促进商品消费。流行观念和流行文化随着现代电子媒介的传播,以隐蔽的手段塑造着消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针对当下的文学现状,新千年文学不仅在艺术上倡导先锋意识,在思想上也坚持人文精神。主张文学介入时代,写作启迪人。因此,我们呼吁作家们坚持思想启蒙的批判介入精神,人文关怀的时代使命感,反对市场化的商业写作,杜绝媚俗的媒体炒作。新千年文学在当今时代的具体任务是解除大众传媒的精神控制,打破消费至上的虚假神话,引导个体走向真实的自我,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