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建筑基本方法图解

建筑游戏是儿童通过动手用建筑材料模拟、再现、塑造的活动,是一种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创造性活动。积木游戏是积木游戏中最基本的游戏类型,所以提高孩子的积木技能是积木游戏的首要目标。通过学习和探索,首先,孩子会逐渐掌握重复(平铺、筑高)、架空、圈地、格局与对称、早期表象、创造性表象等基本的建筑技能;其次,孩子会掌握强化、平衡等建筑技巧和方法;最终,儿童将实现从自由建构、模仿建构到创造性建构、从个体建构到合作建构、从单元建构到场景建构的发展。

本文选自2016 10月刊第38期。

益阳学前教育评论乐高教育专刊

图1

一,建筑技能的发展阶段

儿童建筑不可能是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教师需要在幼儿的建筑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建高、平铺、围合、架空等建筑技巧,发展幼儿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感知,为构建更复杂、丰富的结构奠定基础。

1级:拨弄(2岁以下)。孩子们只是摆弄或玩积木(例如,用积木当电话,玩电话游戏)。

第二层:重复(平铺、堆叠、加宽和延伸)。重复建筑技巧一般在小班前期出现较多。

第三级:桥/架空。空中技巧要求儿童直观地比较两块积木之间的距离,判断第三块积木的长度是否足以覆盖两块积木。

图2

第四级:环绕。环绕技能要求儿童准确判断物体内外的关系。比如孩子建动物园,可能会采取两种方式:先围起来,然后按照围起来的内部空间来填充;或者先把动物园里面的空间搭建起来,然后按照里面的空间围起来。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孩子掌握物体结构的内外关系。这个技能对于后期给孩子搭建更复杂丰富的建筑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关:对称。掌握对称技能表明儿童对结构有更多的视觉或动觉意识。具体来说,孩子在搭建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有节奏的顺序,比如把积木分别放在左、右、前、后。

图3

第六层:早期表征。孩子们已经能够掌握积木的一般结构并灵活运用,在建造过程中或建造后给建筑物命名。但是名字一般和建的楼不太像。早期表征的出现表明儿童试图将眼前的建筑作品形象与象征符号对应起来,这表明了儿童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

第七级:进一步表征(5岁)。在建筑之前,它已经被命名并有计划地建造。建造的大多数结构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物体。孩子们也会利用辅助材料和这些结构来进行游戏。

二,建设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理念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建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索结构和力的稳定性的过程。探讨结构和力的稳定性,需要了解不同连接方式(完全重叠、部分重叠、阶梯排列)的作用。在搭建的过程中,孩子需要根据结构和受力的稳定性来选择合适的搭建方式。比如建一栋高楼,需要孩子去探索如何让它高起来,不容易倒下来。

图4

如下图,左边的高层建筑采用完全重叠的方式建造,支撑不稳,容易倒塌,而右边的高层建筑采用部分重叠的方式建造,支撑稳定,不易倒塌。所以,在游戏中,老师需要观察孩子建的高楼是否容易倒,如果是,孩子会有怎样的提高,逐渐引导孩子觉得建部分重叠的高楼比完全重叠的更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