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从何而来?-激发灵感的五种方法。
第一,“走”比“坐”好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坐着”相比,“走路”能明显提高人的创造力。同时,研究发现,行走环境对此没有影响。无论是在室内的跑步机上行走,还是在室外的森林中漫步,行走都可以极大地帮助激发人的灵感。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Marily Oppezzo在她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我认为户外行走的方式有点小题大做。事实上,在一个无聊的小房间里的跑步机上行走也会产生强烈的效果,这真的让我很惊讶。”结果显而易见。在实验中,走路的参与者会在发散思维测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二、“无聊”激发创造力?
“无聊”是一种“输”的艺术。越来越多的数字设备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越来越难获得好的想法。美国知名科技电台主持人Manoush?佐莫罗迪在他的系列“无聊和?Brilliant深入探讨了无聊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佐莫罗迪拜访了几位美国脑科学研究专家,一致认为“无聊”状态或空闲的大脑状态有助于激发创造力。
智能手机可能会干扰大脑的自然处理过程。当我们的大脑不再接受微信和朋友圈更新的“轰炸”时,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始“放空”,而这恰恰是我们挖掘创造力的最佳时机。很多人会通过冥想来寻求灵感,也是基于这个原理。
第三,填色游戏
从去年开始,成人涂色书在欧美和中国开始流行。其实彩画不仅是一种时尚的减压放松方式。和上面说的“无聊”状态有类似激活大脑的作用。临床心理学家金伯利·伍尔夫特(Kimberly Wulfert)对彩色绘画进行了专门研究:“当你在一个统一而美丽的图案上移动一段时间后,你的注意力会保持专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会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这种抛开杂念和其他想法的状态会帮助你找到更好的想法。
第四,睡前头脑风暴
有些人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工作到深夜后感到筋疲力尽、昏昏欲睡,他们努力记下一些刚刚萌发的奇思妙想。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突然有了灵感,一个我认为很高明的想法在我脑海里闪过。
这不是一个谜。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恩·弗里德曼(Ron Friedman)在他的新书《最佳工作场所》(The Best Place To Work)中解释了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为了更具创造性,有时你需要挖掘出一些与你固有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想法。因为你不善于摆脱固有的想法,所以当你疲劳或分心时,一些‘奇怪’的想法会更容易浮现在你的脑海里。”
当然,弗里德曼并没有要求你熬夜“煮”好点子。但是你确实改变了你的工作习惯。睡前在床上头脑风暴,既有效又愉快。
第五,怀旧有助于开拓写作思路
最近,它发表在《实验杂志?《社会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的一篇研究文章表明,怀旧的感觉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时拓宽思路。研究人员选择了两组学生。一组学生被要求回忆过去的一次怀旧经历,五分钟后,围绕一个特定话题写一篇作文;另一组学生被直接告知围绕同一主题写一篇作文。结果表明,怀旧组学生的文章在思维和写作上都比普通组学生更有创造性。研究人员在另一个类似的实验中获得了相同的结果。
那么,没有想法,写不出来怎么办?你不妨翻翻中学时的相册,或者听一首怀旧的老歌。也许你会突然被想法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