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近大别山挺进大别山的意义

1、“挺进大别山”历史意义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具体在哪个省,去了哪些地方3、挺进大别山是那个历史事件4、“挺进大别山”历史意义?“挺进大别山”历史意义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挺近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挺近大别山,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挺近大别山, *** 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 *** 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挺近大别山了基础。

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 *** 军事思想增添挺近大别山了新的内容。

可以这么说, *** 亲自拟写的那份标有三个“A”字的电报,加速例如 *** 政权的覆亡,加快了新中国的诞生。

二是奠定了 *** 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尽管一代伟人 *** 在此之前做过大量的革命工作,但是真正确立其在中国现代史上历史地位的,首推和刘伯承***同率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

三是奠定了大别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自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大别山就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名山,目前大别山已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具体在哪个省,去了哪些地方

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具体是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大别山地区。

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1947年6月3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电令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积极准备于6月底突破黄河,挺进中原。刘、邓接电后,立即部署进行各项准备。

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12万余人,在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天险,强渡黄河。

扩展资料:

挺进大别山的意义

在后来的淮海战役的时候,刘邓在大别山的战略游击区的建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刘邓在西线的积极运动和作战,则无法达成对国民党在徐州周围集结的重兵集团的包抄任务,则只可能是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东北地区打一个小规模的淮海战役。

在中原野战军,也就是刘邓部在大别山地区的跃进,使得他们能够占据一个有利的攻击位置,从而能够与华东野战军实现东西夹击这样大规模的战役合围。

百度百科-挺进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是那个历史事件

挺进大别山---1947年(民国36年)8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 *** 刘邓大军向 *** 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 *** 的总兵力增加到195万。

*** 中央做出了人民 *** 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 *** 军统帅蒋介石为堵住其黄河防线的缺口,乘刘邓所部集结在

挺进大别山的原因

鲁西南休整之机,调集8个整编师***18个旅、14万人的兵力,分别由菏泽、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进合击,企图围而歼之。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 *** ,根据中国 ***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 的既定方针和当面敌情,以及 *** 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 *** 等情况,当机立断,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

7日晚,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以及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 *** 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的配合下,刘、邓率4个纵队经巨野、定陶间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

11日,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 *** 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

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 *** 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即以12个旅为第1梯队、以8个旅为第2梯队,先后尾追刘邓大军;另以4个旅在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2个整编师及1个交通警察总队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

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

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

18日,又渡过沙河。

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

至23日,第3、第l、第2纵队在击退 *** 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

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 *** 军整编第85师已占据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后有追兵3个整编师,仅距20余公里。

据此,刘伯承、 *** 亲自察看渡口,指挥部队强渡汝河。

24日夜,第6纵队一部在炮火掩护下,渡过汝河,夺取子渡口,掩护纵队主力及领率机关安全渡河。

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分别占领固始、潢川等县城,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象一把利刃 *** *** 军的战略纵深。

此战***歼敌8500人,其中俘敌4400人,毙伤4100人。

但是刘邓大军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失,军队伤亡过半,并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点评

刘伯承和 *** 在大别山合影

点评: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 *** 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 *** 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 *** 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挺进大别山”历史意义?

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

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在后来的淮海战役的时候,刘邓在大别山的战略游击区的建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刘邓在西线的积极运动和作战,则无法达成对国民党在徐州周围集结的重兵集团的包抄任务,则只可能是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东北地区打一个小规模的淮海战役。

1948年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是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巨大的战略决战规模的关键。而中原野战军,也就是刘邓部在大别山地区的跃进,使得他们能够占据一个有利的攻击位置,从而能够与华东野战军实现东西夹击这样大规模的战役合围。

百度百科——挺进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