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文教案:敲门
幼儿园中班语文教案:敲门1活动目标:
1.春天来了,感受冬眠动物的变化。
2.理解动词,能够用相应的肢体动作灵活表达。
活动准备:
1.一些小动物的图片。
2.相关声音剪辑。
活动流程:
首先,开始部分
老师:听着,孩子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打雷)
(雷声)轰。这是谁的声音?原来是天上的雷爷爷。
老师:哦,春天到了。打雷下雨。打雷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谁会学?
二、基础部分
1.学童谣
老师:轰隆隆,轰隆隆,雷声公公在天上跑:“孩子,起来!”不要躲在被窝里偷懒。
问:雷爷爷在说什么?
老师:哪些孩子在睡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儿歌《雷爸爸在敲门》。
播放录音
问:雷爷爷在叫那些小动物吗?他们是怎么出洞的?
老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展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引导幼儿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其余的孩子可以一起学习移动。
2.根据儿歌分角色做游戏。
老师:雷爷爷有本事,老师又想当雷爷爷。快来学学儿歌里的小动物,我们来玩雷爷爷敲门的游戏。小动物要认真听。无论是谁敲门,雷神父都会做出相应的动作。
(1)老师根据每组孩子选定的动作练习了一遍。
老师:青蛙听见了——跳出了洞,水蛇听见了——游出了洞。
熊听到了——爬出洞,蝙蝠听到了——飞出洞。
春日红,大地暖。
(2)互换角色,重新练习。
(3)让孩子思考。
老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冬眠吗?他们都是怎么出洞的?
引导孩子大胆想象。(蜗牛、蜥蜴、刺猬等。)
根据孩子的回答,引导孩子做相应的动作。
(4)穿胸罩,扮演不同的角色
老师:老师在这里准备了很多招数。请孩子们自己选择。你可以扮演你选择的动物,想想它们是怎么从洞里出来的。
老师:雷爷爷太勤快了,把所有的动物都吵醒了,就悄悄地走了。
第三,结语部分
老师:小朋友,其实有很多动物在冬眠。我们回家后去找他们吧!
幼儿园中班语文教案:敲门2一、活动目标:
1.注意生活细节中的悼念和关怀。
2.感受全家人的幸福。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包装:桌面娃娃,爸爸,妈妈和我(宝贝)
2.用来装扮爸爸妈妈的道具,比如妈妈的单肩包,爸爸的眼镜或者帽子。
三、活动过程:
妈妈敲门了
1.老师邀请了娃娃爸爸和我(宝宝)。让孩子想一想,说:我和爸爸在等妈妈回来的时候,我总想敲门的是谁?(妈妈)
2.你为什么想让你妈妈回来?
“丁咚,丁咚”,门铃响了。当我打开门时,我看到那真的是我的母亲。猜猜宝宝会说什么,会做什么?(宝宝会说:“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给她一个拥抱和一个吻。)
孩子们扮演婴儿,老师扮演背着书包的母亲。鼓励孩子读儿歌,同时大胆想象并表现出妈妈回来时他们开心的心情和动作。
(2)爸爸敲门。
1.老师邀请木偶妈妈和我(宝宝)让孩子思考,说:我和妈妈在家,谁老想敲门?(爸爸)
2.你为什么想让爸爸回来?
3.“丁咚,丁咚”,门铃响了,当我打开门时,真的是爸爸。这个时候,宝宝会说什么,做什么?
4.小朋友扮演宝宝,老师扮演爸爸,边读儿歌边表演。
(3)还有谁在敲门?
1.带领孩子一起读童谣。
2.我和父母在家。我还想敲谁的门?(爷爷,奶奶,爷爷,奶奶...)
3.鼓励孩子把家庭其他成员放进儿歌里,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