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 135不论246分明
玩游戏就要尊重游戏规则,格律就是诗词对联的游戏规则。除非你不玩这个游戏,只要是玩,就有必要了解规则。
我也不想用那些专业术语,就从最容易理解词语来描述。
格律说到底,就是为了体现音韵美。以两个字为一个音韵,平仄相互交替。比如
万里层云,仄仄平平
千山暮雪,平平仄仄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既然两个字为一个音韵,那么,就有135不论,246分明的说法。换句话说,在246位置上的字非常重要,必须平仄交替。135位置上的字可平可仄,比较灵活。比如:
江流天地外,平(平)平(仄)仄
山色有无中,平(仄)仄(平)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平)平(仄)仄(平)平
由于246分明,平仄交替的关系,诗句又分仄起和平起。即第2个字为平声字,就是平起。比如,海上生明月,(仄仄平平仄)就是仄起。人生若只如初见(平平仄仄平平仄)就是平起。
除了这些最基本的,诗词中还有很多禁忌。
1、孤平孤仄。就是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或者一个平声字。比如,平平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仄
2、三平尾,三仄尾。比如,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尾部三字,同为平声字,或者同为仄声字。
在唐代初期,对格律平仄要求并不严格,很多李白的诗,都不符合格律平仄。如果要想多些了解,多读杜甫的诗,杜甫的律诗是律诗中的扛霸子,没一个人能超过。
唐诗注重自然,有感而发,这是唐诗的特点之一。有时宽于格式,比如,李白的诗,有很多长短句,《蜀道难》。
以孟郊著名的《登科后》为例,按照古韵:
昔日龌龊不足夸,仄仄仄仄中仄平
今朝放荡思无崖,平平仄仄平平平
春风得意马蹄急,平平仄仄仄平仄
一日看遍长安花,仄仄仄仄平平平
即便按照古韵,这首著名的诗,也是一堆的毛病。
自宋以后,格律平仄就要求很严。就连苏东坡都免不了,被人批评。最基础的东西,理应有所了解,以及演变的过程。唯有如此,才对的起5000年灿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