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减九”的讲稿
《十少九》的讲稿1一、说到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节课减9。
2.教材分析:20年内的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等数学知识非常重要,计算方法必须在理解算术的基础上学习。作为第一节课,系统学习十减九的计算方法,为十减九的学习构建一个基本的学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目标:
(1)通过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多减九的算术,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一打减去9的问题。
⑶感受20年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和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索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术,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方法:
这门课属于计算的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术、算法(单项)和技能训练,比较枯燥。根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拓展想象和思维,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习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更多空间、开展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体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维角度不同,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的多样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各种方法中肯定有一些简单的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所以老师只能引导学生去比较,同时给学生留有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在逐渐的体验中自然接受,从而选择更好的方法。
三、说和学的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这节课试图体现学生的学习方法:
1.体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和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独立思考、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对比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建构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践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谈谈教学程序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根据学生生活实际选择题目,通过《灰太狼与喜羊羊》童话的欢乐场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题目。
第二,探索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的问题。
2.解决“常规游戏”的问题。
3.解决“卖风车做填字游戏”的问题。
4.总结计算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简单方法。
5.读课本,问问题。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在通过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掌握自己好的计算方法,有意识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想。
第三,课堂实践,巩固提高。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基本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和解题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比能力。
第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发展做出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缺点,不断进步。
五、说黑板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体现学生画出的计算过程。设计如下:十减九
15 – 9 = 6
六、教学反思: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我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探究的热情,引导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的灵活性,真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提出数学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探索的成功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不足之处是没有激发学生多样化计算,拓宽思维。
《十减九》讲稿2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十减九),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二册第二十单元内的退位减法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根据学生已经(知道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的加减和进位加法)的情况,通过一只小猴子卖桃子,一只小兔子买桃子的童话场景,将教材引入6550。体验不同的算法,为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这部分是20以内的退位和减法的初级课程,是学习两位数和一位数的退位和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可以为后续教材的转移做准备。另外,教材中的例题对应的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例题,都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提问,通过列式计算来解决,从而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计算结合起来,使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解题策略,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这节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逐步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十减九的计算有四种算法:计数,破十,平十,想加减就加减。在“思与行”中,明确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编排的特点和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从实际情况中体验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了解十减九以上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减九以上;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和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建立合作交流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十减九以上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减九以上。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十减九的算法。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①在教学中,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开展探究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好奇心,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方法,提高技能。
(4)联系生活实践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
接下来我就详细说说这门课的教学过程:
在引入新课之前,我设计了相应的复习铺垫,比如:9加几的进位加法,十多的作文,9的除法和组合等。,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已有的知识,同时也会给下面十减九的不同算法火上浇油。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
课件展示了猴子卖桃子和兔子买桃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图片:(1)1盒桃子加上3个桃子,一个* * *,有几个桃子?(2)兔子买了9个桃子,猴子还剩几个?怎么算?公式是什么?老师根据学生口答黑板上的公式:13-9。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取“买桃”这一常见事物,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第二个环节:探索和获取新知识的活动。
老师一句话引导我们:我们做一次店员,从13拿出9个桃子。我们怎么带他们走?学生独立操作。这个环节就是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操作目的,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用脑思考,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找到13-9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做事、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在群里互相交流。学生说出13个桃子减去9个桃子的运算过程。最后,和全班交流。根据通讯,镜头用课件演示了拿桃子的过程,并展示了相应的计算过程。学生在书中可能有四种思路:一是13桃子减1,减9;第二,从10中减去9个桃子,然后与另外3个桃子合并。这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讲这个算法,就是把13分成几和几,然后算什么;第三,减去盒子外面的三个桃子,再减去盒子里面的六个桃子,这样* * *减去九个桃子。老师引导学生讲这个算法,就是把九分成几和几,然后算什么;四、13桃子分为9个桃子和4个桃子,所以13减9等于4。在学生表达的时候,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不要让学生感受到四种算法的优劣,而是引导学生去比较算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努力学好。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操作,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三个环节:联系实际,深化应用。
完成“想做”问题1-3:第一题,学生开始画圈,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挥棒,重点是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正确计算,不要求统一方法;第二题,让学生说说附图示各部分的内容,指导公式计算,说出算法;第三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其实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虽然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教师要知道哪种方法最受学生欢迎,并对全班的思维水平进行整体评价。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第四个环节:巩固提高,总结发散。
完成“想一想,做一做”的第4题和第5题:第4题做成口头卡片,反复练习;第五题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纵向)寻找公式的排列和数字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帮助记忆。这一环节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密切相关,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数学习题,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和发展思维的空间。最后,学生总结所学,谈谈感受和收获,老师对全班进行总结。并延伸内容:如果兔子买了8个桃子,还剩几个?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本节课我着重从情境、探索、交流三个方面展开,让学生思考和实践,理解10多减9的算法,正确计算10多减9,体验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
《十减九》讲稿3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十减九。
2.教材简要分析:
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的,而10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学生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维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教师必须在理解算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减九的计算方法,为十减九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问题情境的探究,学生可以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多种计算十减九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体验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并熟练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20年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探索算法,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算术,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学方法: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三,关于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本课试图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中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体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和学习的快乐。
2.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3.联系生活实践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关于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来阐述这门课的教学方案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程
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找伙伴”的游戏。游戏的目的是复习九加几的知识。我先选八个同学站起来,分别玩八个数字娃娃“11—18”。我玩“9”。我走到八个学生面前说:“我和谁加起来才能得到你?”对应的同学回答后,根据答案的对错,全体同学给出相应的评价,一起说出公式。
通过这个设计,学生不仅在知识上为学习十减九多做好了准备,也为计算思路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识
接下来是探索新知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会展示一个例子(展示课件),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快速得出公式:9+2 = 11。然后我展示了11个苹果图片,问:如何从11个苹果中列出9个苹果?学生自由讨论,列出公式,我相应地写在黑板上:11-9 =。这个公式我们没学过。应该怎么算?请分组讨论,说出你的想法。学生通过讨论可能会有以下结果:
(1)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11去掉9个苹果,还剩2个苹果。
(3)将9除以1和8,1减去1再减去8得2。
(4)将11分为10和1,10减9得1,再加1得2。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正字图与加减公式的比较,渗透加减关系,使学生明确运用加减的计算思路。同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寻找新知识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根据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初步了解,我将继续展示以下三个练习,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以下三个公式:12-9 15-9 13-9,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来解这三个问题。最后,让学生总结这四个公式的特点,然后展示这节课的题目:十减九。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在通过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掌握自己好的计算方法,有意识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想。
(3)整合反馈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习题(展示课件),因为习题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上述习题,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和解题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这节课结束时,让学生谈谈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这个设计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整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5)黑板设计
十减九
9+2=11 11-9= 12-9=
15-9= 13-9=
“十减九”讲稿4一、教材
1.教学内容:青岛市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
2.教材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后安排减法,意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加减公式之间的关系。十多减九是在学生学习十多加九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二十以内的退位减的初级课程,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重要基础知识,可以为后续教材的转移做准备。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体验从实际情况中提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十减九以上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减九以上。
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和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十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并理解十减九的算法。
突破本课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学会举一反三解决问题。
第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表现自己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第三,谈谈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靠直觉教学来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配合,更有利于学生思考。英国教育家皮斯波说:“如果你想让孩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并拥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措施加强这种智力品质。”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的创业人才,在教育方法上应采用启发式方法。正如孔子所说:“不怒则不怒。”
第四,谈谈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特点,我想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
创造场景,活跃气氛;引导参与,探索算法;选择自己的算法,尝试练习;
层层练习,玩中学;总结经验,扩大外延。
(一)营造情景,活跃气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为这节课定下了基调。一开始我介绍了猴老板卖桃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展示课件:猴老板大喊:“卖桃!”卖桃子!又甜又香的桃子,快来买!"小兔子走过来说:"猴子先生,我买九只。"
问学生:你会问什么数学问题?(还剩几个?)
需要留下多少?是如何计算的?
这样,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学生积极参与到新课程的学习中。
(2)引导参与,探索算法
首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找到新知识学习的相关理论依据,让学生学会迁移。学完十多九的加法,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学习思路和方法,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六人一组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自主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同时也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不用学习工具就能直接想到结果,也应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根据同学们的交流,找适当的机会用课件演示拿桃子的过程。学生可能有以下情况:
(1)拿一个,拿九个,还剩三个;
(2)先取盒外两个,再取盒内七个,这样一个* * *取九个,还剩三个。
(3)从盆里拿出9,剩下的1和外面的2加起来是3;
(4)先把12去掉10,再用多出来的1和2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