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区域活动自始至终应该有哪些环节?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三个环节”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和拨弄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活动。我园以“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为教研重点,通过理论学习、讨论、观摩活动、讲座、评课等一系列讨论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一,活动前的精心准备。

准备是第一步,包括区域环境的营造和区域素材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儿童才能获得经验和知识。

1,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大纲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区域设置和环境创设的规划应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统筹安排。我们应该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他们成为这个区域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安排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由交谈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又要注意互不干扰,让幼儿能够专心于某项活动,满怀信心地探索问题。

幼儿的区域设置由教师和幼儿协商确定,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丰富多彩、多功能、自由选择的区域角落,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自由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具体设置以下几个区域:“自理区”:用勺子舀豆子,用筷子夹珠籽,扣扣子,系鞋带,编辫子,织衣服,缝衣服,切菜搓菜等。“计算区域”:用小石头数数,用小棍子整理粗细,加减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筒做成双环鼓,竹块做成快板,啤酒壳做成铃铛,瓶子做成腰鼓打击乐。用树叶、香蕉叶、包装带、袋子等。制作各种表演服装;“动手区”:用干花和干草制作贺年卡,用种子粘各种物体,用火柴棍粘各种形状,制作小陀螺仪等。“科学区”提供了树叶变色、物体起伏、物品弹性、发霉饼干、面包、橘子皮等。

活动区的设置是利用好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量做到动静结合:一般将较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自理区;噪音相对较大的活动安排在门边或室外,如表演区、运动区、科普区、动手区等。此外,“私人和秘密区域”也是利用楼梯转角开辟的;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如果把“动手区”的“漆脚印画”安排在走廊里,自理区的“洗脚”也安排在卫生间附近的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