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中10以内数字的构成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的构成》第1章活动目标:
1.它可以对物品的颜色、功能、形状进行不同的分类和统计。
2.学习10以内数字的构成和数字书写。
活动准备:
挂图,板块,西瓜瓷砖,糖果瓷砖,习题1,2。
活动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还记得上次小动物幼儿园举办了什么活动吗?”“是啊,因为上次运动会作文顺利,老师们决定请小动物们吃一顿大餐。你想看吗?”延续上一个活动的场景,引出这个活动。
二、布衣话题。
1.出示挂图,让孩子对图中的东西进行分类和计数。
“图中是什么?”“有什么吃的?”“蛋糕有多少种?它们是什么?”
2.用不同颜色的盘子给西瓜分类,练习10以内数字的构成。
“看到这些,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意思?”
3.鼓励孩子尝试问题并去做。并能解释“红色盘子里有多少个西瓜,黄色盘子里有多少个西瓜,一个* * *”这个问题的含义。
三、习题题
1.展示练习题1,2,不同难度让孩子选择做。
“小动物们会尽力而为。他们在孩子们的课桌上放了很多习题,分为习题1和习题2。孩子可以自己选择。”
2.“小动物们也发现大家真的很聪明,决定把自己的一些大餐分给大家。现在,请把小椅子轻轻地转回来,我们一起等着,看看它们给了我们什么。”活动结束了。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的构成”第二部分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复习10以内数字的构成;
2.引导幼儿运用互补交换定律巩固10以内的数的构成;
3.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4.培养孩子友爱互助的品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三用机,“找朋友”的磁带,编号小于10的分体式,各小组活动的材料纸,实物卡,点卡,实物挂图,小石头(瓶盖,玩偶等。),以及编号为1的小黑板。
环境营造:用小动物的家、花、草、树、不完整的分体式等装饰活动室四周的墙壁。
活动流程:
1,提出要求,布置任务,让孩子分组作业,复习10以内数字的构成。
第一组:提供实物,引导幼儿帮助小动物完成分体式(不完整)。
第二组:提供画圆点的卡片,引导幼儿为圆点画线条或颜色,分成两点并记录结果(以拆分方式记录)。
第三组:提供实物卡片,10以内的分解图,引导幼儿在分解图上进行拆分,并记录拆分类型。
第四组:提供实物图片,让孩子单独看图片。
2、集体讨论活动,引导幼儿利用互补交换法,总结10以内数的构成。
3.小组活动,引导孩子帮助小动物在操场四周的墙上完成未完成的作业。
4.玩“找朋友”游戏,复习巩固10以内数字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