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解读」寒地黑土(中)

          

寒地黑土

与“北纬47°”这个词相比,其实我更喜欢“寒地黑土”。

资料显示,在地球上,分布着三大片黑土区。一片在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是美国玉米最大产地;一片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面积约一百九十万平方公里,素有“欧洲粮仓”的美誉;最后一片,就在亚洲中国的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处在东经125°到127°、北纬44°到49°区间,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公里。更细致的表述:它呈弯月状分布,北起绵延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南达丹顶鹤的另一个栖息地——辽宁省盘锦市,西越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山地边缘,东至乌苏里江和图们江流域,当今被誉为“北大仓”。

黑土是温带季风气候的产儿。数万年来,夏季的高温多雨,草本植物繁茂,岁岁枯荣,年复一年,地上地下堆积了大量有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冻结后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缓慢分解,逐步形成了六十至一百厘米厚度的腐殖质层。漫长的岁月划定了寒地黑土的成长周期,二百至四百年的寒来暑往仅累积一厘米的黑土层。可以说,黑土因寒生黑,寒地因黑而寒。寒地是黑土形成的先决条件,黑土是寒带资源累积的必然结果。资源的稀缺性,成因的独特性,耕作条件的优良性,决定了寒地黑土与石油、煤炭、天然气、黄金一样,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

这种寒地黑土,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是黄壤、棕壤、红壤及褐红壤的五至十倍,最适宜农耕。黑龙江的寒地黑土尤为优质精良,民间流传着“黑土地油汪汪,不上肥料也长粮”、“手抓一把攥出油”等谚语。黑土地孕育出来的山产品、水产品、农产品、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以品种丰富、品质优异著称于世。

早在2004年,就有绥化的农业开发人员提出“寒地黑土”概念并注册了农畜产品商标。这一概念被黑龙江省内相关部门认知并提升为理念后,多次举办论坛加以推广,名噪一时。实质上,这种概念和品牌研发是软实力与文化的竞争。与之相比,我们则缺少对自身条件、资源、优势的深入探讨和比较研究。在同地域同条件下,失去竞争力,可能会失去更多的市场,成为产业链的下游。

从另一个角度看,毋庸讳言,经过百余年来的过度开发,寒地黑土面临着巨大危机。在美国,1930年前的大规模移民开垦导致地表植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功能丧失殆尽。由于成片毁草开荒,一年一季农作物,地表 *** 时间太长,乌克兰出现严重的风蚀灾害。由于滥垦滥伐,滥用化肥农药,东北黑土带正在遭受风沙侵蚀、板结、毒化侵害。最新调查显示,黑龙江省沙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六,且有不断扩大之势。而最严重的地区就是嫩江沙地,宽约一百六十五公里,长约三百公里,总面积达一千八百万公顷,令人忧虑。

(作者:张守生)

齐齐哈尔市新闻传媒中心编辑综合整理自齐齐哈尔市人民 *** 网

齐齐哈尔市(2)乌克兰(3)黑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