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亚洲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呢?

甲午海战时北洋除了两艘(定远、镇远)7000吨的大舰以外,剩下的什么来远,致远,靖远……等等都是一两千吨的小型军舰。北洋水师的战斗力是围绕镇远和定远展开的,遗憾的是镇远和定远的主炮炮弹严重不足。反观日本4000多吨的军舰就达11艘之多。再加上炮弹威力,航速,速射炮等等方面的差距,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舰队。

北洋水师没有速射炮,都是加农炮,上弹时间长,射击距离比日本舰船远,在加上清政府不给北洋水师足够的军费,所以用的是比较差的煤,这就导致航速达不到原本的航速,就是说速度跟不上去。所以正确的战术是边打边退,以远距离射击为主,不应该平行对射。

日本军舰大多有侧身炮,而北洋水师军舰只有舰头炮与舰尾炮,这就不是一点点吃亏了。在海上波涛汹涌,舰身起伏不定,光凭舰首炮的点射很难命中,而侧身炮是齐射,命中率要高得多。

装备是一方面,人员的战斗意识,高层的战斗绝心,装备的代差,主要是当时日本都有。海战输,陆战输。

? ?

北洋水师在成立时确实占尽了优势,当时主战派确实在清庭中占有一定优势,装备和人才培养上我们对海军投入了很多,当时的北洋舰队是世界第七、亚洲第一,而且我们的海军人才我敢说世界第一,为什么呢?一是当时的海战还不是陆海空协同作战,我们沿海人员广阔,会水和驾驭小船的渔民也很多。不需要现在高精尖技术人才驾驭导弹、潜艇等,只需要六分仪和两边三角尺、指南针就够了。

但是事在人为,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应该吸取教训。

一是人才的使用。北洋舰队的海员配置和我们现在的社会配置相近,北洋舰队海员配置划分太多,有旗人和汉人,旗人军官比汉人军官自然而然的高了一个级别,水兵更完,有正式水兵和水勇。作为社会一些不重要的部门可以马马虎虎,但是舰艇上只有那么多战斗位置,同工不同酬就导致无法发挥岗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汉人军官怎么干也干不过旗人军官,水勇的技术再好也享受不到水兵的待遇,这就导致了大家怎么会爱岗敬业?怎么会熟练掌握战斗技术?

二是人才使用的延伸一,没有了爱岗敬业的大氛围。就出现了在船上随意的晒衣物等军心涣散的事件发生,东乡平八郎登上定远号之后竟然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在定远号上清朝的水兵们正在两个主炮的炮管上晾晒衣服。主力舰上的主炮象征着这艘战舰的战斗力,而对于出访日本的主力舰定远号来说定远号上的主力炮更是象征了大清的海军实力。而定远号上的水兵却对主炮没有丝毫的敬意,东乡平八郎看到这番景象顿时宽下心来了。

三是事在人为。清廷后期将海军军费用作比如慈禧太后的寿辰等非军务活动方面。更加让我们的海军如摧枯拉朽般崩溃了。

历史给了我们太多的警示。

? ?

中日都在变法图强,中国的洋务运动也搞得有声有色,这一场赌上国运的战争都有赢得实力。结果种种原因堆在一起,清朝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