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犯的十个错误是什么?

01/特殊处理

孩子在家庭中地位优越,处处受到特殊照顾。

一个人吃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一家人一起吃饭,遇到喜欢吃的,孩子直接把整盘拿走;

只吃尖尖的草莓,只吃西瓜中间最甜的心,只吃包子里的馅.....把剩下的难吃的食物扔给别人;

你买的零食都是巨大的,爸爸妈妈吃一口就会哭。

.....小孩子像小皇帝一样霸道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父母应该反思:我们长期对他的特殊对待,是不是“喂养”了他人性中自私的“魔鬼”?结果他失去了爱别人的能力,没能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失去了善良的本性。

02/容易满足

从小被父母轻易满足的孩子,想要什么马上就会出现,长大后有多可怕?一位法国教育家曾经说过:你知道什么方法绝对能让你的孩子不开心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家长要记住,对孩子的要求不能盲目满足,要明辨是非、对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也可以拖延;无理要求,不能答应。

03/允许孩子过慵懒的生活。

如何摧毁孩子的意志力和良好习惯,一个慵懒放纵的假期就够了!

有多少家长在节前为孩子制定了认真的计划,但在实施时却视而不见,导致孩子无所事事,得过且过:

睡到中午,就吃不消了;

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

自理能力严重退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没有延续到家庭生活中,回到学校一切都得从头再来!

童年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纵容孩子自由散漫的坏习惯是对他未来的不负责任!

04/向孩子祈祷和抱怨,给予不适当的奖励。

“好孩子,你吃了这碗饭,妈妈就给你买玩具!”

“宝贝,不要哭。妈妈马上带你去游乐园。”

“你要是能早点睡,我给你5块钱!”

你是否经常因为心软而对孩子让步,甚至用哀求、讨好的语气和孩子交流,或者为了让孩子听话而经常给他不恰当的奖励?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举过一个例子:一对兄弟,在面对母亲时,常常吊儿郎当,弄得母亲手忙脚乱;爸爸在家的时候,他们很守规矩。因为两兄弟都很清楚,妈妈很容易屈服,而爸爸通常是言出必行,毫不含糊地执行决定。

长期生活在条件化的环境中,孩子总有一天会对这些条件“免疫”,不断挑战你的底线,教育的威信最终也会丧失。

05/过度保护

孩子摔倒了,他没有反应。大人们赶紧跑过来检查全身,嘴里惊呼:“宝宝疼吗?”宝宝疼吗?"

看到一只虫子,孩子正准备上前观察,家长赶紧制止:“离它远点,它可能会咬人!”"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如果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爱哭,粘人怎么办?父母要反思,是不是平时对他的一些行为反应过度,导致他遇事总是紧张害怕,做事总是畏首畏尾。06剥夺独立

有些父母为了孩子的绝对安全,恨不得一直把宝宝抱在手里,含在嘴里,完全无视孩子对独立的诉求。这是爱的表现形式之一。

“你还年轻,不懂事。听妈妈的话!”

“快来,妈妈帮你。”

“饭有点热,妈妈喂你吃!”

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这样,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逐渐失去生活能力。最终孩子只是跟着父母走,没有自己的想法,成为不负责任的社会“巨婴”。

俗话说,孩子要“打一顿,喂一顿”,所以家长要放开适当束缚孩子的手,让孩子更好更快地练就本领,发展能力,成为一个独立勇敢、内心充实的人。

07/面对面防守

图书馆里,一个男孩正在玩游戏,声音很大。旁边的工作人员上前劝他住手。没想到坐在旁边的父亲生气了,说:“打游戏怎么了?你这人事怎么这么多,别人怎么都不关心……”

这位父亲对小牛的无原则保护也令人惊叹。其实这根本不是爱孩子,而是毁了他!

在家里,这样的保护行为经常发生。

爸爸管着孩子,妈妈看着:“别太严厉了,他还小呢!”"

父母在教育孩子,奶奶站起来说:“别吓他,他会长大的!”"

我们不能总是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和“避难所”。他总有一天会步入社会。如果我们总是“不立规矩,小错不改,当面护着他”,那么总有一天他会犯大错,那就太晚了!

"暴力、溺爱和放纵是摧毁孩子健康人格的三大灾难."父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溺爱不是真正地爱一个孩子。孩子迟早会离开我们,独立生活。我们的爱不应该是束缚他的茧,而应该是给他力量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