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阻挡华为30年的“拳头”?

作者:金豆

来源:正和岛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的到来,制造业、农业、能源等传统行业正在加速数字化布局和转型。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产业基础的升级、产业链的提质增效,还是企业充分市场竞争下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人士达成广泛共识,数字化转型成为进入这个时代的关键。

“未来15,制造业将面临双向压力局面,这是中国制造业做强的关键时期。”在刚刚结束的一个商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业基础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对未来中国制造业做出了上述判断。

从2010开始,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能够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与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密切相关。

在新时代,面对全球疫情带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挑战,以及全球疫情防控要求、劳动力短缺、物流成本高等因素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制造业如何锤炼产业链的强度和韧性,将成为中国制造在未来15由大变强的关键。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建设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森迪说,“数字化转型是锤炼产业链韧性的重要路径和手段。”

01,国之大势:一门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来说,数字化转型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林判断,数据要素正在成为改变国际竞争格局的新变量。

165438+10月30日,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十五”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5。《规划》要求企业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80%,企业形态加快向扁平化、平台化、生态化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完整、自主、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规模居世界首位。中国工业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超过40%的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从2010开始,中国制造业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据统计,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分别从2065年的19.7万亿元和21.7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38+09万亿元和37.4万亿元。在最新的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工业领域的企业有73家,比2012增加了28家,数量非常大。

2020年疫情的爆发,让很多企业清醒地认识到,应该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紧迫感。通过这次疫情的影响,企业家们也发现了数字化已经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速和缩短了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时间轴。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不稳定不确定性的增加,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数字化服务的潜力,加速了制造业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如果不重视并进行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势必加速衰落甚至不复存在。

因此,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未来制造业全流程、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是国家的大势所趋,也是时代的要求。

关于“十四五”期间的数字化进程,肖亚庆提出,要认真落实“十四五”中“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他指出,要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提升R&D设计、制造、企业运维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水平。

或许,数字化转型是中国未来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一条“没有退路”的胜利之路。

02.任亲自督战,华为用30年的身手打出了“拳头”。

一个不争的现实是,虽然很多制造企业都明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或者说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有的甚至在跟风效应的影响下跟风,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方向、方法、目标都不明确。

前不久任亲自督战,华为组建五大产业军团的消息搅动了整个科技圈和制造业。有人认为,这是华为深化行业数字化,瞄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蓝海,潜力无限。华为在新时代的数字化战略布局,及时为中国制造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打了一剂强心针。

1.华为的数字化转型过程

通过梳理发现,早在2013,华为就已经开始了数字化转型,每两年就上一个台阶,升级一个纬度。

现在回过头来看,凭借强大的R&D投入和技术积累,华为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在开炮的时候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甚至达到了江湖地位。

华为30年的R&D投入和技术积累,在今天的数字制造领域已经远远超过了同行的时间,间接投入超过6543.8亿人民币。可以说,时间和金钱堆砌的护城河已经很宽了。

2.华为数字化转型的“三横一纵”

作为非云本土制造企业,华为的数字化转型从三个主要业务流开始:客户交易、产品研发和生产供应,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业务对象、流程、规则的数字化,横向打通跨领域业务断点,纵向实施策略。

为了支持业务转型,华为在集团层面建立了一个数字化使能平台,包括两个关键基础设施。一个是公司级数字化基地,收集各BU/MU/FU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实现数据服务封装和全球* * *共享;二是搭建公司级统一云及服务IT平台HIS(华为IT服务),沉淀各领域数字化转型资产,避免重复造轮子。简单总结就是:三横一纵一平台。

华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一个经典案例,那就是华为松山湖智能工厂的实践。随着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炎热嘈杂的大规模生产场景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臂和数字化设备在程序指令下精准地“默默”循环。

在整个生产基地,实现了全线智能化管理,包括从货车发货到基地,物料自动入库,从生产线自动提取零件,到成品出库。在智能制造车间里,每一台生产设备、每一个员工、每一种材料都成为了物联网上的一个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节点。

松山湖工厂的生产线已经高度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一条120m的生产线,从物料上线到包装完成只需要17人,平均28.5秒就能生产出一部手机。目前,这家工厂有近40条这样的生产线。

3.打一拳免上百拳。

华为的数字化转型套用了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这三十年的“拳击”你能挡得住吗?

正如任所说,“和平是制造出来的”。俗话说“一拳足以避百拳”,三十年一技之长的“一拳”,横向突破跨域业务断点,纵向贯穿战略到执行,从而在内部避免低效投资、重复投资和无用投资,实现生产力要素的全面升级,在外部帮助企业构建真正的护城河,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战斗力,打赢数字化转型的攻坚战,从而获得更长久的稳定。

毫无疑问,华为在制造业数字化上走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之路。

面向未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华为期望联合产学研和政府,打造华为工业云,践行“我为我,我为客户,我为世界”的数字化转型。

制造企业想要持续打胜仗,这是必须加快的战略布局。

03.华为云如何帮助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到“稳、准、狠”?

朱森迪认为,未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应该是从产品数字化开始,带动企业设计开发、生产加工、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进而带动企业管理和营销的数字化,再与新技术融合,使企业成为数字化企业。

众所周知,在全球公认的五大云——亚马逊云、微软云、华为云、谷歌云、阿里云中,只有华为云是以制造业起家的云服务商。据了解,从2017开始,华为尝试通过华为云,开放30年来构建护城河的经验、方法、技术和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据了解,截至目前,华为工业云已联合300多家生态伙伴,为20000家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华为云已落地超过140个工业云创新中心,从业务流程上渗透到“研、产、供、销”五大制造场景,以电子、装备、家电等产业集群的实践经验和优势,扩展到覆盖汽车、石化、钢铁、五金等15个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工业云创新中心还与大学、政府和产教融合机构进行了密切合作。根据地方特色和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了20多项ICT人才培养计划,赢得了50多项开发者竞赛,培养了20多万名开发者,满足了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营造了长期合作的创新生态。

华为三十多年的制造经验,R&D的投资,以及近十年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可以说是最熟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和堵点。华为云为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做到了“稳、准”:

1.准:智能生产(生产设备和提高生产率因素的产品)

制造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本抓不住。要抓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牛鼻子,瞄准公司经营目标,把主业做成功,着力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R&D和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做好数据治理,基于数据模型链接产品生命周期数据,使能运营,提升运营效率,是成功转型的关键。

2.稳定:数字办公室(提升生产力因素的人)

稳中求进,通过稳定、安全、智能、数字化的协同办公平台,充分释放“人”的生产力。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的联系和协调更加紧密,行政更加高效地为员工提供各种服务,实现企业稳定高效的组织效率和执行效率。

数字的变化是渐进的,需要在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维度上考虑和衡量。创建一个具有数字化使命的稳定组织,将架构放在第一位(确保架构在长时间内的可持续演进,并保持领先),是数字化转型最终成功的关键。

3.强硬:科学管理(建立与先进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

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提升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升级的革命。高层要有把刀向内,全身心投入的战略决心,把数字化转型上升到集团战略的高度,推动其实施。

我们应该着眼于通过引入新技术来大量消除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改变现有的工艺,反复烘烤芝麻饼。在理解复杂生产关系(过程/系统)合理性的基础上,坚持技术升级和生产力要素升级,实现管理系统升级。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指出,当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世界主要工业大国都渴望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赢得先机,中国制造业也到了由大变强的关键发展时期。

“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工业网络、工业设备的协同运作,需要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云服务提供商、集成商、企业用户的共同努力。华为云愿意提供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服务,在政府的引导下,与制造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产业代理,推动制造业的质变。”张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