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
主要分为“分工授课、小组讨论授课、集体授课、个别补充授课”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可以保证备课的高质量,可操作性强,便于跟踪检查,有效杜绝了传统备课模式的弊端。
1,教学分工
学期初,教研组长将整个教学任务分解到组内所有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老师们把分工的内容交上来,装订成册。分工形成的教学计划,由同组教师共享。这样整本书的教学内容都是很多老师准备的,备课内容少,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但备课质量更高,教案水平提高。
2.小组讨论和教学
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成立“备课小组”,小组根据分工(一般为下周教学内容)的备课进度,适时开展讨论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时,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对教案中的教学过程、教学难点、作业等环节逐一推敲,讨论结果由备课组长记录。
3.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是指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在教研组组长的组织下,教研组全体教师对分工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讨论,并根据教师的讨论最终确定最终的教学计划。集体确定的教案具有权威性,代表了学科群的最高水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4.个性补充教育
不同班级实际情况不同,个别老师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集体教学后,我们还要求个别补充教学。具体来说,教师个人可以在保持* * * *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现状和个人教学风格,进一步修改教学计划,以保持教师的个性特征,充分展示个人魅力。
二,优化课堂结构,创建高效课堂
课堂结构与课堂效益密切相关。把握课堂结构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从战略的角度把握一节课,既包括宏观结构,即教学的整体思路,几个部分的构成,又包括如何分配时间。还包括微观结构,即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进行,时间如何分配。
一堂高效的课,首先要懂得在课开始时设计引发思考的问题,引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利用各种形式搞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自己的思考,寻求答案,以探索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自己想学习和发现的知识输出,师生做总结,高潮戛然而止,留下五分钟思考时间。这堂课你是怎么得出结论的?你得到了什么?你感觉如何?让课堂在结构上变得轻松,把节奏和速度结合起来,就像一首歌。只有把高低音结合起来,才能感受到起伏,是一首优美的音乐,让人流连忘返。
时间的优化安排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时间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要学会节约时间。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安排作业的收发。上课要准时,不要迟到,不要拖拖拉拉。教师要用自己的时间观影响学生的时间观,帮助学生做好时间安排,反思时间的利用,让学生学会跑45分钟的课堂,这样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第三,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合作互助
1,励志振奋,让课堂生动起来。
(1)课堂导入有趣
介绍是一堂课的开始。这就像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曲悠扬优美,气势磅礴,就容易吸引观众。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表演小品”、“成语(词)接龙”、“故事大赛”、“演奏音乐”等。,也可以通过实物指导或者小游戏导入。比如在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五课“文武之道,一次放松”的绪论时,可以设计物理引导法。首先展示实物——弹弓,一种学生熟悉的童年玩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问:弹弓打起来怎么射得远?让学生思考并模拟操作。再问一句:肌肉拉伸太猛或者拉得太长会怎么样?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橡皮筋会断。老师进一步引导,问:这个游戏里的小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然会得出“文武之道,宜放宽”的结论。就这样,老师很自然的引入了话题。再举个例子,在讲8年级下册第11课“肯干,善干”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游戏介绍:一个钉纽扣比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钉扣子的任务。通过这个小游戏,可以检验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劳动的过程,从而为新课程的教学做铺垫。
(2)课堂贴近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安排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从道德教育到心理素质与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常识养成和国情教育,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让事实说话。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做自然的朋友”讲如何保护环境时,让学生讲讲自己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卫生,超市购物是否免费提供塑料袋。在谈论八年级下册第11课中的“快乐的劳动者”时,让学生分组找出他们心目中最快乐的饥饿劳动者是谁,并说明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父母、老师、卫生委员等。,让学生在寻找和观察身边劳动者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3)课堂接触时政
联系时政的思想品德课最生动。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学生在课堂上喜欢的东西会让他们注意力集中,充满兴趣。比如,说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说到台海局势,说到西藏打砸抢烧3.14事件,很多同学都能侃侃而谈,兴趣远远超过课本上的其他内容。说到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抗雪灾,教室一下子垮了,大家都有话要说。讨论中明确,所有这些伟大的事迹,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2、互助合作,让课堂变得和谐愉快
合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当好导师,及时发挥指导作用。
(1)互助合作学习的内容
课前,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成三个层次的目标。
1)学生“需要”交流。
这一目标的基础是“自主学习”,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设计这个层面的问题时,教师要全身心的关注,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真正引起学生的食欲,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感受探索的快感。通过阅读课本本身,他们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想法。独立思考后,如果还有一些疑惑,就会有交流的需求。这个时候,群体互助合作就自然而然的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的思想品德课非常适合互助合作学习,因为有很多问题是学生“需要”交流的。比如:“中学学习和小学学习有什么区别?应该怎么处理?”“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拒绝不良诱惑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等提问。显然,互助合作学习的效果远胜于让学生单独回答。
2)值得争论、讨论和质疑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即敢于提出独立的意见,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即敢于坚持修正真理,也敢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上敢于创新。“特别是当教学中存在容易发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有不同意见或创新意见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感知。这个目标的问题就像“男生女生,谁更优秀?”“如何看待竞争的作用”“如何处理独立与开放的关系?”“为什么说中国还没有全面实现小康?”等等,是上一级目标的深化和拓展,可以突出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实施“以学为教”,开始全日制参与式学习。从两人小组到四人小组再到八人小组,引导和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3)有争议的复杂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写论文。而且考试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具地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社会交际能力的限制,单个学生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的,这就需要学生们共同学习。学生见人,智者见智,通过交流,拓展思路,集思广益。比如调查周边环境,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2)合作学习的调控。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控。
在学生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闲着,而是应该肩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都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顺利开展活动的小组给予及时表扬;一个角色划分不清、讨论无序的小组,有助于学生明确角色,使其尽快进入有效讨论;及时发现并制止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引导他们回到学习任务中;把讨论中需要深入理解的有价值的问题拿出来让全班思考讨论,并引导各组关注,让学生尽可能自己发现规律,自己解决问题。
2)把握时间
互助合作的时间是教师实施教学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很难把握的问题。时间太长,学生没有紧迫感,讨论容易偏离主题,浪费时间,甚至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太短,往往会出现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如果不深入,大部分学生得不到锻炼,“需要”得不到满足,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达不到。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互助合作的时间,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保证互助合作的顺利实施。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丰富直观。
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录音、投影、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以其鲜活生动的形象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比如在讲《走进中学——校园剪影》的时候,可以播放学校的宣传片,让学生对校园有更直观的认识。在讲“文武之道,一放松——劳逸结合”时,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记忆知识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劳逸结合。再比如《哭泣的自然》,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动漫素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是如何浪费水资源的,是如何污染江河湖海的,是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的等等。,让学生在惊叹、感慨、讨论中直接感受到我们所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的严峻形势,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保护资源和环境,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崇尚教师尊严的不平等关系。新课程的理念是将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伙伴和朋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只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学习伙伴,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同甘共苦,与他们共命运,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有愉快的心情,才能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学习,才能畅所欲言,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情感的和谐,作为一名教师,你要用好你的眼神,你的语言,你的榜样。
用好眼睛,就是教师要善于掌控课堂,能够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时刻注意与学生目光的对接,通过心灵之窗判断学生在想什么——是全神贯注、走神、心领神会、尴尬,还是兴高采烈、若有所思...然后,及时决策,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课堂关注点,用会说话的眼神随时向走神的学生传递信息,提醒他们注意听讲,大声回答问题。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打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沟通师生感情、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首先要简洁得体,用词要传达意思,让学生听得清,听得懂。他们不应该用几句话来表达一句话就能说透的问题,更不应该含糊其辞。其次,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围绕主题,融会贯通,而不是无重点,前后矛盾,杂乱无章。从课前的介绍到旁白再到过渡到总结,在课堂上可以环环相扣,口若悬河。让学生感受到听老师讲课是一种美的享受,陶醉其中,受到语言的熏陶。
善用你的榜样,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现在学生信息灵通,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注意及时更新知识。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善于积累,才能“博学多才”,永葆青春活力。老师超凡的气质和博学自然会成为感染和教育学生的魅力。作为教师,要用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和宽厚的笑容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得体的穿着和文明的举止。此外,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学习这门学科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尽可能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学习方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发展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高效的构建。最后,让我们借用国家著名课改专家傅道春教授的一句话来勉励:“让思想品德课成为让学生充实知识、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丰富思想、丰富人格的好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