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喝彩”——地震中的小英雄
当地震袭来,那些稚嫩生命的安危,是怎样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在灾难面前,那些孩子们的英雄故事,又是怎样感动着中国人民!
3岁、9岁、11岁……如花般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年纪。然而灾难当前,这些年幼的孩子,却用坚强和勇敢,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让我们铭记这些灾难发生后的场面:9岁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已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毅然重返废墟,再次背出另一名被废墟掩埋的同学;14岁的小女孩邓清清,在被武警官兵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3岁的小男孩郎铮,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在地震发生后走了10多个钟头到达绵阳安置点……
灾难已经发生。
他们明白,选择擦干眼泪,勇敢地直面现实,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安慰、对生者最好的负责;我们相信,在即将到来的这个非凡的儿童节,能看到所有灾区孩子们从心底绽放的——坚强的微笑。——编者
他们面对人们单纯地微笑,尽管这微笑催人泪下
江油市太平街小学张竹均10岁
我希望医院里的人早日康复,以后不要再发生地震了。
北川县漩坪小学李文叽12岁
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早日找到一个幸福的家,不再被地震中的伤痛折磨。
江油市诗城小学朱婧宜7岁
我希望我的好朋友能够赶紧出院,我们可以一起上学。
江油市建南小学李思琴12岁
我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希望自己很快可以上学,考个好学校。
北川县陈家坝小学林立铖12岁
我的愿望是:希望他们能重建家园,让家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同学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江油市太平二中王祖全15岁
重建四川,振兴中国,愿中国人都平平安安,合家欢乐。
北川县陈家坝小学陈霜12岁
我的愿望是希望大家能够早日从这次地震带来的伤痛中走出来,让我们一起手拉着手走向美好的明天。
——摘自《面对灾难,我们选择坚强》
这些稚气的语句,是刚刚经历了震灾的孩子们在四川少儿出版社《面对灾难,我们选择坚强》一书的编辑过程中,被问及“许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时,留在编辑叔叔阿姨们采访本上的回答。
5月21日,震后第9天,四川少儿社的编辑们跟随抗震救灾采访车走访了四川省绵阳市辖区内的江油市太平二中、非凡教育学校、太白幼儿园和设置在九洲体育馆的帐篷小学。编辑程婧波在整理这些采访资料时,看着那些歪歪斜斜的稚嫩的笔迹,情动于衷,很想愉快地大哭一场。她将这些答案归纳为两类:我希望家人团聚;我希望能够上学。“我清楚地看到了地震对孩子们内心的影响——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
这本被命名为《面对灾难,我们选择坚强》的新书,将赶在5月30日出版,作为送给灾区孩子最好的“六一”礼物。
这不仅是书,是孩子们经受生死考验之后,生命继续顽强生长的一本证实。
5月17日,震后第五天,四川少儿社已经神速编辑一本《少年儿童地震防护手册》。这本书从选材、筛选到“三审四校”,创下了建社28年出书的最快纪录。5月17日当夜,两万册还散发墨香的小册子全部送到了各个灾点。
令编辑程婧波惊奇的是,当抵达灾区江油时,他们没有看到悲伤的场面。替代伤痛的是:秩序已经开始恢复,帐篷小学像花儿一样在四处绽放。
程婧波到了九洲体育馆的帐篷小学,那里有50多个小学生。他们天天从早到晚的课程就是唱歌。每节课前,大家起立,唱国歌。聊天时,他们会更多地讲自己如何帮助别人的经历。他们之中还有没有找到家人的孩子。但是悲伤孩子的比例已经下降很多。“可以看出,他们正尽量把状态调整到地震前的样子”。
“孩子们的坚强真是大人无法预料的,”程婧波感叹道,“或许他们弱小的只是身躯,其实他们面对灾难的承受能力是强大的——这确实超过成年人的想象”。
“即使地震的阴霾还未散去,可是他们单纯的心中已经有了单纯的心愿。他们会面对人们单纯的微笑,尽管这种微笑催人泪下,但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以新的眼光重新审阅“80后”“90后”们
5月13日早晨,在北川灾区一片四面仍在冒烟的废墟上,左臂受伤的3岁的郎铮被救出。被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的他,不忘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
5月16日,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出现在镜头前。这个小哥哥已经背着妹妹翻山越岭走了10多个钟头。
今年13岁的乔康是德阳某中学初一学生。地震时已经跑出教室的他听到教室里同学们声声的呼救。本已逃出危险的他又重新回到教室救出了3个同学,自己却被倒塌的房屋夺走了一条腿。
彭州市通济镇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学生高风,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得不停课。这个年仅9岁的孩子和其他5名炊事志愿者一起负责着彭州通济镇抗震救灾指挥部200多名工作人员和抗灾志愿者的餐饮。只会洗碗的他,每顿饭都要洗200个碗。
11岁的康洁是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地震时她正在6楼上课,经过短暂的考虑后就从6楼纵身跳下幸运脱险。然而没有忘记救人的她又冒着生命危险跨进了随时倒塌的教学楼。
什邡市16岁的杨杰,在失去母爱后父亲也在这场灾难中失踪。为等待这唯一的亲人,7天来他风雨无阻,天天往返80公里路程,从没放过每一具被搜救出的尸体。
他说:“我不会放弃,那是我唯一的亲人。”在江堰医疗队的志愿者天天返回驻地的路上,经常能看到灾区幸存的孩子们站在路边,天天从早到晚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你们辛劳了!”
这一个个场面,动人心魄,让人们在悲伤中感到了欣慰,在欣慰中汲取着力量。
他们是灾区的孩子,中国的孩子。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却在内心生长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面对家园的破碎、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用坚强、勇气、乐观和善良与灾难搏斗,与死亡较量,让人们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希望。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这些新时代的小英雄身上,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格。他们在巨大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的意志坚强,让我们钦佩和骄傲。
灾难终将过去,生活重新开始。在灾害中磨砺意志,在危难中坚韧成长,这些稚嫩的脸庞,这些幼小的身影,带给了我们永久的感动和不灭的梦想。“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看到这些小英雄们,我们就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在四川、甘肃、陕西、重庆4个省市灾区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伤痛,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和力量,涌现出一大批坚强勇敢、勇于救人的少年英雄——马健、林浩、薛枭、李阳、邹雯、康洁、欧阳宇航、王亮、邓清清、雷楚年……鲜活生命的勇敢和坚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地震灾区个别孩子身上,而是一种普遍的群体行为。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的当代少年儿童的优良品质,在这场大灾难洗礼中赢得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喝彩。
虽然,汶川大地震是对脆弱生命的无情摧残,但危难时刻,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却表现得大义凛然,无私无畏,冷静应对灾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孩子在巨大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人性的坚忍不拔——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但摧不垮坚强的中华民族。
当然,在抗震救灾中不光是涌现了少年英雄,参与抗震救灾的人民子弟兵、当地干部群众、国内外救援队、灾区志愿者,以及每一个为抗震救灾伸出援助之手的人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但灾区的孩子,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他们在巨大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的意志坚强,不就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代表吗?这不就是开展“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意义所在吗?
自古英雄出少年,英雄少年耀中华。汶川大地震中,灾区孩子以勇敢坚强和舍己救人的精神承载着民族的希望。我们相信在灾难中磨砺意志,在危难中坚韧成长的少年儿童,一定会更加坚强、更加珍爱生命、更加懂得奋斗、更加爱家爱国爱民族爱社会,也一定能够撑起中国光辉灿烂的未来。蓦然回首,我分明听见灾区的少年英雄,正在激昂澎湃地齐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