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种基因图谱的中国人起源

中国人与生活在东非的非洲人有关。

具体原因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在查阅中国现有化石的年代以后,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断层。这个断层从大约10万年前至4万年前,中国没有任何人类化石出土。经推测,生活于东亚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Homo Sapiens)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时期,由于恶劣的气候而绝灭。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不远万里迁徙而来的现代人种。

但仍有科学家支持“多地区起源说”。中科院古脊椎古人类所的吴新智院士细心比较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骨骼特征,发现70%的中国人在头骨上有3个特征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旧觉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国人的祖先。但他的学生刘武去非洲考察时,却发现有30%的东非人在这3个头骨特征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

1998年,中国科学家意识到DNA遗传密码的重要性。在那些双螺旋的DNA链条上交织着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小球,A、T、C、G,它们掌管着整个人类的迁徙和发展史。

按科学上的解释,每一个小球就是一个核苷酸单位。所谓基因就是这些小球按照一定秩序连在一起,并具有相应的遗传信息。它有很强的功能性,控制着人类的肤色、形态和健康。比如人类的高血压就有几百个基因在控制。它们的序列不能随便更换。变换了,就要影响身体状况。

而还有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质如同DNA分子里的填充物。它们的排列是自由的。它们过了几千几百年会自由地发生一次变化,例如原本A的地方出现C。这种变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不承担自然选择的压力。它们的改变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就是这些遗传突变,记载了人类迁徙的历史信息。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褚嘉佑,着重研究的是DNA排列中的一种被称为“微卫星”的特殊排列顺序,这是一种公认的遗传标记。DNA排列中有一种简短的重复,比如TGTGTGTG,其重复的字母和次数都可以遗传,当延续到后代身上时,原先那一个G的位置可能会变成A,或者原先重复9次而到了后代忽然变成重复10次。根据这个原理,褚嘉佑分析了28个东亚人群,推算出在中国的现代人起源时间,不会早于5万年前。

有人认为,褚嘉佑的取样数量太小,没有说服力。2001年,金力的学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组,对以华人为主的东亚人群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分析。他进入的是Y染色体的世界。它们一代代地由父子相传(可对比:线粒体DNA由母女相传),而且“性格”稳定,一般在几十代之后才会有1到2个基因位点发生变化。这些遗传突变位点的结构如同一棵树,也正是这棵基因树,记录了人类在不同时间向地球不同地点散布的路径。

柯越海***分析12127个男性个体,发现那些Y染色体的YAP、M130和M89上,都会有其中一个位点发生突变。它们是基因树中的3根树枝。它们汇拢到一根叫M168的树根上。这个M168就是非洲人体内的突变位点。也就是说,中国人与生活在东非的非洲人有关。

柯越海说,中国人Y染色体的有效群体本来就不大,所存在的种类不多,这1.2万多个样本,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中国人染色体的类型。这可以充分证明,华人占大多数的东亚人群起源于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