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期的人最不适合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买保险?

菲比妞说保险

随着保险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我们不断的在朋友圈被教育保险的重要性、保险可以满足哪些需求。但作为一个喜欢双向思考的人来说,即使进入了这个行业,仍然相信保险并不是可以解决所有人的一切财务问题。

我想我们最早常听说的“保险是骗人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如果我们听到的只是保险“好好好”、“值值值”,然后一个下不来台就买了单。我们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权,也不清楚自己买的保险是解决了什么问题,是不是市场主流产品,性价比怎么样,甚至连保险责任也不十分清楚。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买保险。

我整理出来以下几种场景,是从我的思考角度,也许并不权威,但给大家一些启发吧。

1. 孩子不适合购买寿险

寿险对于大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是家庭收入的主力,担负着家庭的现金流作用。杠杆很高的定期寿险,每年花一笔小钱,保证一旦自己发生意外,可以给家庭补充一大笔现金流,用来填补未来家庭确定或不确定的花销,比如房贷、孩子未来多年教育费用、父母未来养老费用等。而孩子购买寿险,其实并没有太多应用场景。那是孩子未来长大后需要担心的事情,并不需要我们过多操心。当然,如果真的有额外的钱,可以给孩子买终身寿险,来帮孩子未来的家庭扫除这方面的财务风险。

2. 预算低的人买保险,不适合买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重疾属于所有保障型保险里价格最高的,但也是大家都比较认可的。市面上大部分重疾险都会包含身故责任,也就是身故赔保额(偶有赔保费)。人有可能一辈子不生病,但不可能不S,所以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份保单终有一赔,价格就高起来了。如果预算低,可以考虑不含身故责任的重疾,也就是消费型的重疾。这样价格能打不少折,但前提是现金价值也会低很多,而且随着年龄增加,现价会以抛物线的方式减少。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生“得了重疾还没来得及理赔就身故”的情况,保险公司通常也是不赔的。无法接受这种情况的同学,就还是考虑含身故的重疾险吧。

3. 养老的钱不适合只用保险一种方式存储

最近和很多朋友探讨了养老类保险,比如年金和增额终身寿。大部分人都赞同存一些“确定的钱”在保险里,但并不愿把大部分结余的钱放在保险里。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激进派说:理财、基金、股票比保险的利率高多了,我想滚更大的雪球

保守派说:我想存在银行里,更安全

大格局的人说:同时下注中美两国的指数基金,可以实现风险对冲,也可以享受两个最大经济市场普涨的红利

总结下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把钱放在多个账户:

一部分放银行,支取灵活且稳定安全

一部分买中长期基金定投,做5-10年以上的稳定增值

一部分长期放年金或增额寿,用锁定的利率去搏未来持续且确定的现金流

一部分放股票或私募基金,为自己博一个滚大雪球的机会

当然,如果担心未来国内经济不稳定,也可以考虑买美国市场的金融产品用来对冲。但也要考虑操作的风险性,不适宜投太多。

4. 孩子不适合买过早领取的小额年金

在给朋友们梳理保单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给孩子买了年金,而且有些从第二年就开始领取的,每年领取金额很少。现在的年交费用其实并不少,但因为领取时间过早,领取的这部分钱就没办法在账户里增利,所以每年领取的也很少。试想十几年后,孩子上大学了,每年补充2000块钱,一个月一百多,一顿饭可能都不够。虽说有的能领一辈子2000,但对于任何时期都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那还不如定存在银行里,到二十几岁一次性给到孩子,还能算是一笔大钱。当然年金很多都能配万能账户,但很多万能账户在支取时都有比例限制。而且万能账户写在合同里确定的也只有保底利率,没办法做到完全确定利益。随着整体大环境的利率下行,有可能在支取的时候发现低于预期,感受也非常不好。

5. 不了解自己保险需求的人,不适合跟风买保险

经常售前咨询过程中,一些朋友说,你给我推荐一个重疾险产品吧。哦,这时候遇到负责任的业务员,可能会不厌其烦的开始询问,您的身体情况如何啊,您买过保险吗,想用重疾解决什么问题呀,保费预算多少呢,您对保险公司品牌有什么偏好吗……等等。

市面上并没有一款产品适合所有人,而是根据需求、身体情况、预算状况、关注点等等,会有不同的产品适合不同的人。所以,在购买保险前,一定想清楚自己想用这份保险做什么,再下手。

6. 没有风险焦虑的人,不适合买保险

说到最后,还有一类朋友压根不适合买保险,就是即使被普及了保险知识,仍然没有这方面的焦虑。我有个朋友,每天都很活在当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当被问到保险需求时,她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我觉得我一辈子都不会得病啊”,打消了一切身边给她推销保险人的机会。的确,如果活在当下就很好,没有任何焦虑,能顺应一切事情的发生,内心足够富足,保险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七七八八说了一通,其实是想表达,保险买的清楚明白才有意义。如果想买但还不明白,可以先去知乎等平台去搜索了解。也可以多找几个保险业务员了解,对比分析后,再做定夺。最后,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