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瓷器

1.炼泥:瓷石取自矿区。先用手工打碎成鸡蛋大小的块,再用水锤磨成粉,洗净,去杂,沉淀,制成砖状泥块。然后将泥和水混合去渣,双手揉搓,挤出泥中的空气。这种瓷石加工方法历史悠久,应该和景德镇制瓷历史同步。

2.下料:下料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景德镇瓷器闻名世界。除了当地“天赐”的优质粘土,基本上是鬼斧神工,把这些普通的“东西”变成了人类的“宠物”。首先你要熟悉泥浆的收缩率。?

3.印坯:根据坯件的内弧,通过旋转切割形成印章的形状。将半干坯料盖在模具上,均匀拍打坯料外壁,然后脱模。

4.下料:将毛坯放在滑轮车的铲斗上,转动车轮,用刀切割,使毛坯厚度合适,表面光滑。这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先把黄色的泥坯放在所谓的绿色车上,然后坐在车上,用特殊的工具使物体表面光滑、连贯、一致,使泥坯呈现出明亮的白色,这是陶瓷成型中极其重要的一道工序,最终决定了物体的形状。

5.晒干:将加工好的坯料放在木架上晒干。

6.雕刻:用竹、骨或铁刀在干燥的坯体上雕刻图案。

7.施釉:施釉工艺是古代陶瓷的制造技术之一,是将釉浆涂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主要有蘸釉、甩釉、浇釉、刷釉、洒釉、轮釉等七种方法。根据坯体的不同形状和厚度,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元代以来的中国瓷画装饰史。

8.窑烧:首先将陶瓷制品放入匣钵。盒子的作用是防止瓷坯直接接触窑火,避免污染,特别有利于白瓷的烧制。窑烧时间约一昼夜,温度约1300度。先造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木。对司机进行技术指导,测量温度,掌握窑的温度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9.绘画: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涂在烧制好的瓷器釉面上,填色,然后在700-800度左右的低温红炉中烧制而成。烧制前在坯体上绘画,如青花、釉下红等。,称为釉下彩,特点是在高温釉下呈色,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