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猪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介绍
在博弈论经济学中,“聪明猪博弈”是纳什均衡的一个著名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端设有猪槽,另一端设有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下按钮,65,438+00单位猪食将进入槽中,但谁按下按钮,谁先支付2单位的成本。如果大猪先到达低谷,大猪与食物的收益比为9: 65,438+0。同时收益比为7∶3;仔猪先到低谷,收益比6∶4。那么,在两头猪都是明智的前提下,最后的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事实上,猪选择等待,让大猪按下控制按钮,但他选择“乘船”(或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如果大猪选择行动,猪也行动,猪可以获得1单位的净收益(吃3单位食物需要花费2单位,净收益的计算方法下同),而如果猪等待,可以获得4单位的净收益。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如果小猪行动,小猪的收益将无法覆盖成本,净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为零。总之,等待胜于行动。用博弈论中的报酬矩阵可以更清晰地刻画小猪的选择:
从矩阵中可以看出,当大猪选择行动时,如果小猪行动,其收益为1,而如果小猪等待,其收益为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时,如果小猪行动,其收益为-1,而如果小猪等待,其收益为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综合来看,无论大猪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会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优势策略。
在小企业管理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职业经理人最基本的素质。在某些时候,等待,让其他大企业先开拓市场,是明智的选择。这个时候,不做也可以做点什么!
聪明的管理者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为自己服务。“搭便车”其实是职业经理人面对每一笔开销的另一种选择。关注和研究它可以为企业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上一个新台阶。这种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很常见,但小企业的管理者很少熟悉。
游戏与制度:智能猪游戏的启示
在这个例子中,对于猪来说,无论大猪踩不踩踏板,不踩总比踩好。另一方面,大猪知道小猪不会蹬,但蹬总比不蹬好,只好自己动手。这个案子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游戏和系统
“智能猪游戏”的故事激励着竞争中的弱者(猪)等待最佳策略。在游戏中,每一方都要尽力攻击对方,保护自己,最终取得胜利;但同时对方也是和你一样的理性人。他会这么做吗?这个时候,你需要更好的智慧。游戏其实就是斗智斗勇。博弈论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问。或者准确地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的行为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所以有人称之为“博弈论”。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如何理解博弈论,如何运用博弈论的原理来指导企业的有效管理,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在价格和产量决策、经济合作和经贸谈判、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引进和开发、参与招标和拍卖、处理劳动关系、与政府的关系和合作等许多方面,博弈论都是企业经营者非常有效的决策工具,或者至少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思想。
还有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英国政府把流放到澳大利亚的囚犯交给来往于澳大利亚之间的商船,往往因为商船船主或水手虐待囚犯,导致大量流亡者在途中死亡(葬身大海)。后来,大英帝国稍微改变了运送囚犯的方法(制度)。流亡者仍然由来往于澳大利亚的商船运送,但运送囚犯的费用直到囚犯被送到澳大利亚才由政府支付给商船。这么小的“变化”,几乎不会有犯人中途死亡。
关于这个问题,现任招商局局长秦晓先生最近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也谈了一些看法。他认为,企业应该制定游戏规则,而不应该单纯做裁判。他认为制度应该比个人的权威和魅力更重要。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好的制度可以约束坏人;坏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回顾历史,我们总是谈论如果获得诺贝尔奖学金会是什么样子,爱迪生发明了什么,但很少有人谈论保险制度和专利制度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结果,它提出了另一个新问题——
制度和文化
在企业文化研究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理解往往陷入一个误区:要么对立,要么混淆,分不清它们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种广义定义的企业文化无疑包括制度,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但是如果从一个狭隘的角度来研究企业。
行业文化和制度只是文化的一个载体。制度和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强调外部的监督和控制,这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线”,即员工必须做的事情;而文化则更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和自律,是一种“较高的文化境界”。
制度和文化是互动的。当一个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提倡时,他可能会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或通过开展活动来推广和传播。但制度是将所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中,并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最佳载体之一。文化的好坏或者主流文化的认同程度决定了制度的成本。当企业倡导的优秀文化与主流文化高度认同时,企业的制度成本低;当企业所倡导的文化适应性差,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度低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就高。因为制度是外在的约束,在制度文化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员工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可能会“偏离”或者不按要求去做,成本自然很高;当制度文化形成后,人们自觉从事工作,制度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特别是当制度之外的文化形成后,制度成本会更低。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它对企业精神文化有负面作用。某种企业机制的建立,影响着人们对新价值观的选择,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精神文化的轨迹发展、丰富和完善。企业的制度文化也是企业行为文化实施的保障。如何构建与企业员工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直接相关的行为文化,企业的经营作风是否动感严谨,精神面貌是否昂扬,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员工的文明程度是否提高,都关系到制度文化的保障功能。因此,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体系必须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法的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一个企业的管理是否完善,应该以它有多少制度来衡量。规章制度越多,企业管理越完善,就越有发展潜力。甚至有人认为企业管理
最好不要有管理艺术,只要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就会杜绝一切可能的错误,这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境界2。系统真的能解决一切吗?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美国资本市场作为世界上最规范、最有效率的市场之一,一直被视为其他市场的学习对象。然而,近年来一系列丑闻频频曝光,包括安然事件、世界通信以及华尔街中介的欺诈行为,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制度,强大的监管机制,完善的法治体系。系统为什么会失败?这个时候,我们要研究——
法治和文化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主体,在活动中需要博弈和规则。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上最早的市场经济确实是完全自由的经济,政府只是充当市场的“守夜人”。然而,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自由竞争”的艰辛之后,深感缺乏法治的经济是“自由的”,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于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经济法治,以期借助法治的力量来引导、规范和制约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作为一种制度方式,法律的存在价值在于干预社会,调节内部关系。但正因为这样一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科,法学吸收了大量观察世界的研究方法,并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反哺给其他学科。从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看,无论是法学还是经济学,其核心主题都是制度。因为社会科学的问题无非是如何规范描述社会如何存在和运行的经验理论的理论,而两者的结合就有了各种所谓的“改造世界”的政策主张和制度建设。这样,市场博弈就成了法律和经济的最佳结合。一个法律规则会衍生出一套游戏规则,签订合同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游戏。
但谁都知道,没有一种法律制度能包治百病。只有正确理解法律制度的内涵,才能不陷入制度的陷阱。同样,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作为正式制度之一,是要用“他”的
法律”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一种主导性的制度。但是,企业只有规章制度是不够的。正式制度之外的管理漏洞有缺口,需要另一个制度来配合,那就是企业文化。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包括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由这些规则组成的等级结构。具体到企业是指企业的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一部分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如果说企业管理制度是让想犯罪的人没有机会犯罪,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让有机会犯罪的人不愿意犯罪!我们强调依法治企没有错,因为我们的企业还带有很多人治的色彩,还没有与真正的市场经济接轨。但强调的是,如果过分依赖,就意味着有了法律和制度,什么都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恐怕有失偏颇。毫无疑问,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中成功应用的最新成果。这里强调企业管理要把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在抓法治的同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实现企业法治化。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企业家的文化。但是,企业中的党组织和工作机关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者,不能只在理论层面上谈文化建设。如果能把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作为工作的抓手,不断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这不仅能使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吹糠见米”的作用,也能使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坚实可靠的保障。
纳什均衡
木版
纳什均衡(Nash equilipium),又称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johnf nash)命名。
目录【隐藏】纳什均衡名称来源及简介:纳什均衡定义:纳什均衡经典案例:纳什均衡在囚徒困境中的重要影响
纳什传记:普林斯顿的幽灵
纳什均衡的由来及简介;
约翰·纳什(Johnf nash)于65438年至0948年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博士生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他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他的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1950)中找到。这篇博士论文引出了N人博弈的均衡点(19
50)以及发表《非合作博弈》(1951)两篇论文。纳什在上面的论文中介绍了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他对非合作博弈最重要的贡献是明确了一个包含任意人数和任意偏好的一般解概念,即不局限于两人零和博弈。这个解的概念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定义:
假设有n个参与博弈的人,给定其他人的策略,每个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体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也可能不依赖于其他人的策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有玩家的策略构成一个策略剖面。纳什均衡指的就是这个
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者的最优战略组成。也就是给定别人的策略,没有人有足够的理由打破这个均衡。纳什均衡,本质上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纳什均衡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1950,数学家塔克是斯坦福大学的客座教授。在给一些心理学家做演讲时,他讲了两个囚犯的故事。)
假设甲、乙两个小偷共同作案,私自入室,被警察抓住。警察把这两个人放在两个不同的房间里审讯。对于每一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一个嫌疑人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交出了赃物,证据确凿,两人都定罪。如果另一名嫌疑人也供认不讳,他们各被判处8年徒刑;如果另一个犯罪嫌疑人在没有坦白的情况下否认,会以妨碍公务罪(因为有证据证明他有罪)再判两年有期徒刑,坦白者减刑八年后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否认,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他们盗窃罪,但可以以非法侵入罪各判1年有期徒刑。表2.2显示了这个博弈的收益矩阵。
表2.2囚徒困境博弈
关于案件,很明显最佳策略是双方都否认,结果大家都只判了1年。但是由于两个人的隔绝,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双方都会怀疑对方为了保护自己会背叛自己,其次是亚当·斯密的理论,假设大家都是“理性经济人”,会
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选择。这两个人会有这样一个计算过程:如果他招供,我就否认,我要坐牢10年,招供最多也就8年;如果他否认,我可以被释放,他要坐牢10年。考虑到以上情况,无论他是否坦白,我坦白都是划算的。两个人都会用这样的脑子。最终,两人都选择了坦白,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基于经济学中理性代理人的前提,两个囚犯在各自利益上的选择是坦白,不坦白就放了,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就不会出现。就这样,两人都选择了坦白的策略,被判了八年监禁。纳什均衡首先挑战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根据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最终整个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从纳什均衡中得出一个“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会是损人不利己,对自己无益。
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
纳什均衡理论奠定了现代主流博弈论和经济理论的根本基础。正如克雷普斯(1990)在《博弈论与经济建模导论》中所说,“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经济学经历了一场方法论、语言和概念的温和革命,非合作博弈论成为范式的中心...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改变了经济学的体系和结构。非合作博弈论的概念、内容、模型和分析工具已经渗透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经济学学科的大部分学科中,改变了这些学科的内容和结构,成为这些学科的基本研究范式和理论分析工具,从而改变了原有经济学理论体系各个分支的内涵。
(2)扩大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范围。原始经济学缺乏对不确定因素、变化的环境因素以及经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建模的有效方法,因此无法解剖和分析微观层面的经济问题。纳什均衡及相关模型分析方法,包括扩展博弈方法、逆向归纳法、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等概念方法,为经济学家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工具。
(3)加强了经济研究的深度。纳什均衡理论不回避经济个体之间的直接互动,也不满足于经济个体之间复杂经济关系的简单化。在分析问题时,不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而是深入分析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强调从微观个体行为规律的角度发现问题的根源,从而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经济问题。
(4)形成了基于经典博弈的研究范式体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各种问题或经济关系按照经典博弈的类型或特点进行分类,按照经典博弈相应的分析方法和模型进行研究,从而方便地将在一个领域获得的经验移植到另一个领域。
(5)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得到了扩大和加强。纳什均衡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平凡,它几乎无处不在。纳什均衡理论不仅适用于人类的行为规律,也适用于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的生存、运动和发展规律。纳什均衡和博弈论的桥梁作用使得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6)改变了经济学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进化博弈论方面颇有造诣的坎多利(1997),曾经对保罗·萨缪尔森的名言做了一个幽默的引申,“你甚至可以把一只鹦鹉变成一个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因为它只需要学会两个词,那就是‘供给’和‘需求’。”他说,“现在这只鹦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