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他人有礼貌有礼貌的一句话或一件事。
“曾子不在座位上”是《孝经》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坐在孔子身边,孔子问他:“先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需要玄妙的理论来教导天下人,使人和睦相处,君臣之间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孔子老师是想指出他内心最深处的道理,于是马上从自己坐的垫子上站起来,走到垫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我不够聪明,怎么会知道呢?请老师教我这些道理。”
在这里,“避开座位”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说老师要教他时,他站起来走到垫子上向老师征求意见,以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的礼貌故事被后人传诵,许多人向他学习。
下雪天站在门外等程颐(程颐)点醒授业——尊师重道
师洋(1053?1135)北宋才子,南涧州(今福建)乐师。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浩(1032?1085)、程毅(1033?1107)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哲学家、教育家,都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他们的理论为南宋的朱所继承,被称为学派。
师洋钦佩程程的知识,并前往洛阳程浩的学校向他的老师学习。四年后,程颢去世,他继续拜程颐为师。此时的他已经40岁了,依然尊师重道,努力学习。有一天,雪下得很大,天寒地冻。当师洋遇到难题时,他冒着寒风问同学尤左(1053?1123)去老师家咨询。当他来到老师家时,他发现老师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心打扰他,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站在外面等着。当老师醒来时,他们脚下的雪有一尺深,覆盖着白雪。老师邀请师洋和其他人进房间给他们讲课。
后来,“程门·雪梨”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亮是个大师
张亮是西汉始祖刘邦的军事家。他的祖先是韩国人。秦灭韩后,决定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被追杀,在下邳避难。
张亮下次无事可做。有一天,他在下邳桥上散步,遇到一个穿着粗布短外套的老人,他走到张亮身边,故意把鞋子掉在桥下。然后他转向张亮说:“儿子!下桥捡我的鞋!”张亮惊呆了,想揍他一顿,但当他看到他是个老人时,他忍住了怒火,捡起了桥下的鞋子。老人又命令道:“穿上鞋!””张亮想既然自己捡了鞋,不妨穿上,于是跪在地上给自己穿上。老人伸出他的脚,让张亮帮他穿上,然后面带微笑离开了。张亮一直用惊讶的目光注视着他的行踪。老人走过走廊,然后回头对张亮说:“你是一个可以被培养成成功人士的孩子。五天后的早上,黎明时分在这里见!”张亮跪下来说,“是的。”第五天天刚亮,张亮到达了下邳桥。没想到,老人已经在那里等着了。当他看到张亮时,他生气地说:“你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第五天第二天早上再来!”说完就离开了。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亮就赶了过来,但老人又在那里等着。当他看到张亮时,他生气地说:“你为什么又落在我后面了?“五天后早点来!”然后他又走了。第五天,张亮在午夜前赶到了大桥。等了很久,老人来了。他高兴地说:“这下好了。”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指着它说:“如果你认真学习这本书,你可以成为皇帝的老师!”!十年后,世界会改变,你会发财。13之后,你会在济北县古城山脚下见到我?那里有一块黄石就是我。”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一亮,张亮就拿出书来看了看。原来是孙子兵法(周武王辅佐的孙子兵法)!张亮非常珍惜它,经常细读它,反复研究和学习它。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来反抗秦国,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数千大军,攻占了下邳以西的一些地方。张亮加入了他,成为他的下属。从那以后,张亮经常根据《孙子兵法》向裴提出建议,裴认为很好,经常采纳他的策略。后来成为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亮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教给他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跟随刘邦经过济北时,在古城山脚下看到一块黄色的石头,便拿了回来,称之为“黄石公”,奉若珍宝,按时祭祀。张亮死后,他的家人将黄石公园和他一起埋葬了。
千里送鹅毛――小礼送远情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领袖表示支持唐朝,并派遣特使让缅伯高向唐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绵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了出来,想给它洗个澡。没想到,天鹅展翅高飞,直冲云霄。缅伯高忙着伸手去拿,只拔了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直跺脚哭了起来。他的随从劝他:“哭也没用,因为它已经飞走了。让我们想一个补救办法。”缅伯高想,也只能如此了。
在长安,缅伯高拜见了唐太宗,并赠送了一份礼物。唐太宗一看,是个精致的缎包,就打开了。一看就是几根鹅毛,一首诗。诗中说:“天鹅贡唐,山高路远。绵阳河失了宝,伏在地上哭号。圣天子之后,缅伯高可以幸免。礼轻情意重,鹅毛千里寄。”唐太宗大惑不解,缅伯高立即把事情的经过讲了出来。唐太宗连声说:“好款待!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了送礼者诚实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来比喻礼物虽薄,但情意却极其深厚。
蔡元培道歉了两个字。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民国1912年3月出任教育总长,但仍严于律己,宽容谦让。
有一天,蔡元培在读早报,无意中读到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作者是一个叫胡愈甘的人。由于内容生动,材料丰富详实,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连续读了好几遍。他一边读,一边想:这篇文章写得这么好,作者一定是研究孔子的专家。教育部刚成立,正需要这种有学术专长的人。我们不妨雇用他为牧师。于是,他指示下属官员起草一封给胡裕干的信。
胡玉干在当时的学术界只是个无名小卒。他和蔡元培素未谋面,现在有蔡元培这样的大人物推荐,应该是感激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胡裕干在收到邀请函后,给蔡元培发来了抗议信。胡玉干为什么这么没人性?
问题出在信中的个别词语上。信的全文是:“我奉总经理指示,派胡玉干接管礼馆(教育部)事务。”从字面上看,“宇”、“派”这两个字是上级对下级的,意思是必须服从。胡玉干此时还不是教育部的员工,没有上下级关系,他觉得不好。特别是“于”字,本来就是封建专制时代使用的“专字”,应该随着清朝的灭亡而废止。现在出现在民国政府的文件里,这是严重的政治错误。所以,胡玉干认为这是不能容忍的。
蔡元培收到胡愈之的信后,深感不安。他马上回信向胡愈甘道歉,说:“因公务繁忙,事多,来不及讨论废除以前的陋习,所以教育部官员抄了‘虞’字,错用了‘派’字,我是有责任的。”蔡元培希望胡玉干不要在意言语上的错误,尽快接受任命到教育部工作。
蔡元培主动承担责任,为下属稿子用词不当道歉。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从中体现出来的这种高尚的自律精神是很可贵的。
领导给农民让路。
1948年5月的一天,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一个叫闫如奎的农民,扛着一车从外地买来的粮食种子向村里走去。当他到达离村子不远的田间小路时,他发现有几个人正在靠近。他定睛一看,原来是、、朱德、董、等中央领导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在谈论着什么,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
颜如魁很高兴见到他,但是小路很窄,两边都是沟渠,相对来说比较难通过。颜如魁正要掉转担子让路,突然看见走在前面的毛泽东同志跳过了路边的水沟。毛泽东同志跳下后,幸运的是,他在坠落前抱住了一棵柳树。接着,、朱德、和董等同志也跳下了水沟。领导给农民让路,让颜如魁很感动,也很惋惜。他激动地去找领导,不知道说什么好。毛泽东同志亲切地对他说:“这个担子恐怕有100多斤吧?挑这么多,别压坏身体!”
著名小说《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在青年时代就向往着一个“礼乐之地”、“不争之地”的社会。在他的小说中,他描述了一个被称为学者之国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耕者为田,行者为道”,“学者如庶人,言谈举止毕恭毕敬。”李如真的向往是美好的,但只是美好的幻想;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前人的幻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刘少奇同志的“请”
一位同志被调到刘少奇同志那里工作。第一次见到他时,刘少奇同志对他说:“我有很多文件,各省、各部门的简报、报告。我看不懂它们。因此,请你来帮助我。”刘少奇同志也说过:“我忙起来以后,可能会忘记一些事情。请不要太担心,大胆提醒我就好。”
刘少奇同志每天起床后,经常工作到深夜,除了吃饭以外,很少休息,因为他的工作很忙。身边工作的同志为了保证身体健康,经常在他工作一段时间后过来提醒或者劝他休息一下。但是,由于刘少奇同志工作很专心,他有时不太关心同志们的意见,或者不回答。后来,刘少奇同志内疚地对身边的同志说:“你们叫我休息,我很感激你们。不过,有时候我精力太集中,对你也挺好的。我可能有点直言不讳。对不起,请原谅我。”
“请帮我一个忙”和“请原谅我”是刘少奇同志经常对他周围的工作人员说的话。这些话听起来很普通,但实际上它们都显示了刘少奇同志对人的尊重和优雅的语言。
校园礼仪故事?礼仪标兵日
清晨,伴随着鸟儿清脆的叫声,让我们穿着干净的绿色校服,系着鲜艳的红色围巾,怀着烈士的希望去上学。校园和以前一样安静美丽。在花园旁边的小路上,我们遇到了老师和同学。让我们给他们一个如晨光般灿烂的笑容,一个如鸟儿般动听的声音?“早上好,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啊,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室指导早读,我迟到了!好内疚!“报告老师,我来晚了,对不起!”“没关系,请进,晚点早!”老师慈祥的笑容让我心里暖暖的。“早在未来!”我会记住的!
做完早操后,我们在教室门口静静地排队。运动员雄壮的进行曲响起,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操场。楼梯有点窄,没关系。如果我们走右边,我们就不会和其他同学相撞。
在晨会上,老师说有些学生直呼父母和老师的名字,这不好。老师是我们最尊敬的人,所以要用敬语。有的同学喜欢给人起外号,更不礼貌。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隐痛。只有照顾好别人的心,校园才能成为温暖的家。
下课了,我要先准备学习了。然后,去走廊里静静地欣赏蓝天,或者不远处的绿树红花,感受生活的快乐。当然,我也会和同学玩一些有益的游戏,舒展身心。
多么美妙的音乐!那是我们的上课铃。赶紧进教室!在讲台上,老师微笑着对我们说了那句熟悉的话:“上课!””班长大声回应:“站起来!“你看,我们立正的姿势多标准,眼睛里都是笑意,盯着老师看!听,我们的声音也整齐洪亮,那种“好老师”发自内心。很自然的,用标准的声音,鞠躬礼是在告诉老师,我们尊重他,喜欢他。
还没感觉到,一堂充满笑声的课就结束了。“下课!”“站起来!”“谢谢老师!”短短的文字里充满了和老师一起探讨问题、获取知识的乐趣。再看我们的鞠躬行礼。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多吗?
下课后,我想参加同学们的积极游戏,但我是数学课的代表。我得把作业送给老师!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不要随便看别人的书包,日记,信件,不要打听别人的隐私。老师的办公室,就更不能随便进了。看着我!我快步走到老师办公室门前,看到老师正在埋头看课本。我实在不忍心打扰老师工作,就敲了三下办公室的门。老师听到吵闹声,抬头冲我笑了笑,温柔地说:“请进!”能走近老师,笑容自然更甜!
第三节课是体育课,又可以在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放飞儿时的梦想了。我得跑得快,尽量占据有利地形。没有,值班老师对我挥了红牌!怎么办?认错:“对不起,值班老师,我刚才不应该飞的,很危险!”“值班老师看我这么谦虚,给了我改过自新的机会。谢谢老师!
该吃午饭了!我的胃对我抗议了很久,但我还是要听护士阿姨和值班老师的安排,排队,准备饭菜,在老地方安安静静的吃饭。别急,慢慢吃。我不喜欢绿色蔬菜,但它们富含维生素。为了我的健康,当然,我应该好好品尝它们。
哈,今天下午其他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参观了我们学校。虽然我不是司仪,但我的形象也代表了学校。一个陌生的老师正向我走来!我立刻让路,对她甜甜一笑,说:“阿姨你好!好老师!”大概是老师被我的笑容感染了,回应我:“小同学你好!”多好啊,我们是在校园里认识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是我们有着温暖的友谊。
放学后,我又可以回到我温暖的小家了!临走前,我不会忘记留下今天最纯净清澈的笑容和清脆怀旧的“再见老师,再见学生”!
看了我的一天,有没有觉得我是礼仪小典范?什么事?!谢谢,那你和我一样!
家庭礼仪故事?彬彬有礼的小华
“叮”的一声,清脆的铃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小华滑出了床,拉开了窗帘。啊,多么光明的世界啊!鸟儿在树枝上快乐地歌唱。他很快穿好衣服,看见妈妈在做早餐,爸爸在洗脸。小华问父母“早上好!”“洗完之后,
早饭后,我和父母说再见,然后去了学校。小华在学校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早晨。中午放学回家,小华按响了门铃。奇怪的是没有人开门。他用钥匙打开门,发现父母不在家。书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华,奶奶得了重感冒。我们陪她去了医院,很快就回来。
过了一会儿,门铃响了。小华打开门一看,是一个陌生的大叔。他问:“你要谁?”那人说:“我有事要问你爸爸。”小花说:“爸爸不在家,你晚上再来吧!”“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带着奶奶回来了。小华赶紧过去扶起奶奶,关切地问:“奶奶,你好点了吗?"请在床上躺一会儿,我去给你倒杯水。"奶奶笑着夸小华:“多懂事的孩子啊。”
午饭后,小花主动帮忙盛饭,上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是小花最爱吃的菜。他把这道菜拿给父亲,父亲说:“这是专门给你做的”。小花说:“你是长辈,你先吃。”爸爸开心地笑了。妈妈不停地往小花碗里放排骨。小花说:“妈妈,老师说素菜富含维生素,对身体有好处,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妈妈听了,对爸爸说:“我们家的小华真是越来越懂了。”
下午放学后,小华正在认真做作业。这时,电话铃响了。小华拿起话筒说:“喂,你找谁?”原来是中午来的叔叔打电话找他爸爸。小华对他说:“爸爸今晚7点回来。然后,你再联系他!”晚饭后,爸爸在看新闻联播,这时小花想起今天有神奇宝贝看。爸爸看完新闻联播后,小花得到爸爸的允许换了台,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他看到爸爸在玩电脑,就把音量关小了。这时,门铃响了,小花打开门一看,是那个大叔。小华热情地打开门,给叔叔倒了一杯热茶,叔叔递给他。爸爸在和叔叔说话的时候,小华轻轻地关上了房间门。过了一会儿,我叔叔要走了。奥巴纳的父亲一起送他到门口,对他说:“再见,叔叔。欢迎下次再来。”叔叔摸着小花的头,对爸爸说:“你儿子真有礼貌。”
第二天是周末。早上妈妈带着小花去姨妈家玩,表姐欧巴娜一起开心的玩游戏。小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去同学王雯雯家玩。”妈妈说:“不要迟到。”小华开心地答应了妈妈。晚上,奥巴纳的父母道了晚安,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社交礼仪故事?“多么有趣的一天。”
新的一天开始了。吃完早饭,小明像往常一样对着镜子整了整衣领,系好红领巾,检查拉链是否拉好。妈妈笑着说:“又不是去看演出,何必那么认真呢?”小明回答:“妈妈,好的外表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在公共场合穿就要整洁大方!””说完,他跟妈妈说了声“再见”,就去上学了。
没多久,小明走到公交车站,站台上有很多人在等车。不知道谁喊了一声“看,车来了!”“人群蜂拥而上,堵住了车门。售票员阿姨赶紧让大家排队上车,小明自觉在队伍后面排队。正当公共汽车要离开的时候,另一个老妇人走了过来。这时,公共汽车上已经没有空座位了。看到这一幕,小明站起来说:“奶奶,请坐我的座位!”“说着,上前扶奶奶坐下。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小朋友!””小明笑着说,“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知怎么的,司机突然刹车,小明重心不稳,不小心踩了旁边一位阿姨的脚。他羞涩地打招呼:“对不起,阿姨,伤到你了!" "大妈笑道:"没关系,小朋友,你不是故意的。"公交车终于到站,还有几分钟才到学校。突然前面传来一阵笑声。小明一看,原来是几个孩子围着一个盲人叔叔,有的给他指路,有的甚至向他扔东西。小明赶紧上前制止这些不懂事的孩子的行为。他帮助盲人叔叔,热情地送他过马路。
中午放学后,小明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走回家。几个外国朋友面对面来了。他们好像在旅行。这位同学激动地抓住小明的肩膀说:“嘿,那里有外国人。我们上去打个招呼吧!””小明说,“嗯,遇到外宾要主动打招呼。”他们用刚学的英语热情地和这些外国朋友打招呼。其中两个问小明怎么去天目湖。小明仔细地给他们指出了乘车路线,并向他们介绍了天目湖的主要景点。几个外国朋友不停地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太棒了!”说着,他还给了他们每人一份精致的小礼物。小明笑着双手接过,还给他们一套明信片。
回到家,妈妈骂小明:“你怎么回来这么晚?”小明正要解释,突然发现妈妈今天好像很不开心,就问妈妈怎么了。原来我妈早上洗完衣服没来得及脱水,就直接把衣服挂在外面,用楼下阿姨家晾的床单淋湿了。她只是上门跟她妈讲道理,所以难怪她妈那么生气。小明想了一会儿,然后笑着对妈妈说:“好了,妈妈,没必要为这种小事生气。我一会儿下楼跟我阿姨道歉。”“什么?”妈妈睁大了眼睛。“为什么要向他们的家人道歉?早上我晾衣服的时候,他们家里没晾床单。”小明耐心地对妈妈说:“邻居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我们家住楼上,要多为楼下邻居考虑。你忘了上次我们的衣服掉了,是阿姨送上来的!”爸爸笑着说:“还是我们小明懂事!”
晚上放学回家,妈妈激动地说:“我们今天不用做晚饭了。你爸爸的同学请我们吃饭。”“那是杨叔叔吗?”小明问。“没错,就是他。”妈妈提醒小明,“他们家都是回民,去的时候小心点!”小明说:“我明白了。我保证不在杨叔叔家谈猪肉。”妈妈笑着告诉小明马上完成作业。
五点半,爸爸下班回家,小明一家三口兴致勃勃地来到杨大爷家。小明敲了三下门。“是谁?”杨叔叔的声音从房间里传来。“我是小明,和父母一起来的!”小明大声回答。门开了,杨叔叔笑着站在门口。“欢迎参观,请进!”小明把妈妈准备的礼物递给杨大爷,和父母换了拖鞋才进客厅。
晚饭很丰盛,妈妈夸女主人厨艺好,杨大爷不停地给小明夹菜,小明一直微笑着感谢。饭后,杨大爷说:“小明,听说你很喜欢唱歌是吧?我这里碰巧有几张音乐会的票。一会儿跟爸爸妈妈走吧!”小明高兴地接过票,连连说:“谢谢叔叔!”
从杨大爷家出来,小明一家三口打车去了球场。这场音乐会真的很精彩。小明被它迷住了。每次演出结束,他们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回到家,小明兴奋地说:“多有趣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