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禁止偷菜?

“偷菜”游戏的流行,让大众的生活遭遇了诸多现实尴尬:老板抱怨白领员工上班偷菜偷懒,丈夫厌倦妻子“玩物丧志”。特别离谱的是,甘肃省天水市的李女士深受误导,居然偷邻居家的菜。很多文化学者更是痛心疾首。从某种意义上说,“偷菜”的负面影响高于“偷菜”。

“偷菜”无助于智力发展,这并不偏颇。但“无法启迪思维”的实践逻辑显然找不到取缔的合理依据。同样是“纯简单操作”,为什么不能帮助俄罗斯方块等小游戏?说到底,取消意向源于“偷菜”的社会影响。

“偷菜”的各种操作都很简单。不像很多网游,很刺激,也很难。它之所以能蓬勃发展,是因为它迎合了人们在枯燥的生活中对放松和轻娱乐的需求。

弗洛伊德有一个“游戏宣泄论”:“游戏是被压抑的欲望的一种替代行为”。人们痴迷于“偷菜”,不正是长久以来欲望的一种宣泄吗?沉重的生活压力迫使都市人迷茫压抑,游戏社区里只有廉价的“舒适感和成就感”。

因此,消除或改进游戏本身作为解决“偷菜”成瘾的方法,显然作用有限。即使治好了“偷菜”的瘾,最终还是会有新的“瘾”来替代,而这种“瘾”在人们的业余时间和工作时间都备受青睐。

不缓解现实空间中的压力和疲劳,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游戏成瘾”的治疗只能是纸上谈兵。当现实生活呈现出“贫瘠”的背景时,“偷菜”只是逃避的暂时庇护所,可以提供廉价的笑料,却无法成为真正精神荒芜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