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简介20字

朱(1130 . 9 . 15 ~ 1200 . 3 . 9)性格平淡,号惠安、惠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州病夫、逆翁。汉族。

19岁进士纪,曾任镜湖南路安福使,在保文阁为官。他执政期间,申请政令,惩治汉奸官员,政绩卓著。朱子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闽派代表人物,是自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师。

扩展数据:

主要成就

理学:理学又称道家,是以研究儒家经典之义为目的的学说,即所谓义之学。

在宋代,朱的学术造诣最深,影响最大。他总结了前人的思想,特别是宋代的理学,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的代表作,其成就为后世所称道?[3]?他的思想被认为是一个官方的学派,但它被称为“朱”与孔子圣人。朱撰《易经本义》,开列河洛与先天之象,与弟子蔡父子(蔡、蔡深)编著《易经开悟》,信释河洛与先天之说,被后人用来解释朱的河洛先天思想。

在元朝、明朝和清朝,它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更加完备。元清二年(1313),恢复科举,敕令以朱的《四书句注》为准,朱为科举程序。明洪武二年(1369),朱等人在科举考试中“传注为宗”。薛竹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来封建社会的变革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学说对明代王阳明心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是在朱哲学基础上的突破。

朱著有《四书句注》、《太极图注》、《通书注》、《周易读本》、《楚辞注》等著作,后人编纂了《斋藤优子大全》和《斋藤优子象》。其中《四书章句注》成为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配。

朱主张生物依气而生,从气出发,展开了一分为二、不断运动的生物运动,即一气分为二气,动阳静阴,分为五行(金、木、水、火、土),散入万物。一分为二是气体向物质分化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式。朱认为,对立统一使事物变化无穷。他讨论了事物的原因,把运动和静止看作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表现为动与静的无限性,动与静密不可分。

这显示了朱思想的辩证观点。朱也认为,动和静不仅是相互排斥的,而且是统一的。朱还论述了运动的两种形式: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化,他称之为“变化”和“转化”。他认为突变渗透渐变,渐变渗透突变。逐步积累,实现突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