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阅读背后DeepTech是如何在朋友圈点燃猎鹰火箭的?

2月7日,微信官方账号一篇名为“DeepTech”的深度图文文章,在半天内迅速突破200万。

百万+阅读量的爆发,对于这样一个专业的垂直科技号来说,真的很少见。那么这次爆炸是怎么发生的呢?产品喵和运营王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让我们找出答案。

2月7日凌晨4点45分,延迟发射的重型猎鹰火箭终于发射升空。正如埃隆·马斯克所愿,没有炸毁发射塔就成功了。不仅如此,升空后2分33秒,火箭分离;3分07秒,主次分离;3分49秒,抛整流罩;发射后7分58秒,两枚助推火箭同时垂直着陆,完成了这堪称科幻走进现实的一幕。

然后,4点57分12秒,“DeepTech深度科技”推送“首飞成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重型猎鹰”登顶世界最强运载火箭,马斯克在7年薪水后终于再次改写历史。

根据“DeepTech深度科技”运营方提供给新榜的后台截图,截至昨天(2月7日)下午6点半,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已经达到223万+。

从助推火箭成功回收到推文发出,用时不到5分钟。没有人能在5分钟内把一个7221字的图形编码出来,图形既有深度又有质量。所以这其实是DeepTech运营团队“有预谋”的推送。

我认为这个技术爆炸的诞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推的快,二是定位明确;三是故事的积极觉醒;

* * * *第一,推快

第一部之所以把时间精确到秒,是为了引出这个爆炸诞生的原因之一,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快。支撑这个速度的两大基石是团队的专业背景和长期的关注和准备。

首先是团队的专业性。创始人周二芳出身媒体。从纽约大学毕业后,他与纽约时报、赫斯特公司、IEEE等公司合作。他还担任《纽约时报科技中文版》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出版人。

而且DeepTech的大部分作者都是科研出身。比如负责内容的联合创始人黄伟,在纳米技术领域有超过65,438+00年的研发经验,曾经在德国KIT的纳米技术研究所工作。除了全职员工,公司还有70~80名科技圈兼职写手,包括科学家和博士生,深耕科技硬核的品牌权威。

为了寻求更全面的信息覆盖,除了撰写稿件之外,DeepTech还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达成了独家合作,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关于DeepTech的文章被编入了《自省科技评论》杂志。

其次是长期的关注和准备。创始人周二芳在接受新榜采访时提到:参与本文编辑的都是火箭“老铁”,对火箭有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其中不乏埃隆马斯克的粉丝。为了第一时间推送长文,他们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材料,甚至把发布会准备成了“烟火秀”。

DeepTech团队通过提前快速准备热点,让我想起了16年的美国大选。当时很多媒体都在持续关注这个热点。特朗普从一开始就被大家当成了笑话。后来两人势均力敌,甚至特朗普在民调中也偶尔反超。每个人都想知道谁是最终的赢家。微信官方账号的“虎嗅网”显然在这个紧追站做了充分的准备。6月9日分别165438+,头条“特朗普赢了!美国第58任总统的帽子是怎么落到他头上的?! "以及当晚的两篇“希拉里的败选是美国民众对精英政客的不信任和不耐烦”和“如果希拉里赢了,就发这篇文章”。

* * * *第二,定位明确

DeepTech账号的功能介绍如下:

在这一点上,DeepTech团队一直做得很好。

但之所以把这个挑出来,是因为我最近在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重型猎鹰”的相关文章时,看到一篇题为《马斯克:我终于把特斯拉弄上天了》的文章,因为我看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会习惯点击作者栏的蓝字,我会进入账号后台查看历史文章。结果看到一个如下图的历史文章列表,这个列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内容“乱”,不是很乱。

内容定位不清晰恰恰是新媒体的大忌。

所有新媒体从业者都知道追热点流量大,所以看到热点就兴奋,一兴奋就误入歧途,所以做的内容不符合微信官方账号的定位。所以在大流量的诱惑下,一定要克制。追热点的时候,首先要问自己,这是否符合自己的内容定位。如果答案是“不”,那么我们应该很忙。

第三,故事的积极觉醒

什么样的情感能主动让大家传播?根据《疯狂传》这本书,我们可以把情绪分为:高唤醒情绪和低唤醒情绪。

有哪些高唤醒情绪?从正面情绪来看:敬畏、震惊、兴奋、幽默等。负面情绪有:生气、愤怒、焦虑等等。低唤醒情绪呢?积极情绪是:满足感。负面情绪有:悲伤。

而这一次的爆炸,恰恰很好地讲述了埃隆·马斯克的故事,足以打动人心。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就像是漫威漫画风格的英雄,在国家陷入外交困境时带来了希望。所以人们对埃隆·马斯克有一种敬畏,对猎鹰的成功发射感到震惊和兴奋。正是因为人们的情绪被“正面唤醒”,这一事件才能引爆社交媒体。

第一点,这次爆炸的排版还有改进的空间,就是页面右端参差不齐,可以通过“两端对齐”来解决;还有,图片说明的文字可以统一格式(左置或居中),字号可以缩小(字号12-13差不多);

第二个是DeepTech的标题没用,很感人。因为我目前在一家新媒体公司,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起标题。我起的标题都是严格符合文章内容的,但都是老板和主编拍的。相反,与文章内容仅略有关联但又不出奇不尽的题目更容易通过初审。其实这也是当下时代的一种反映。大家都很着急,很迫切,恨不得马上吸引用户,转化用户。

个人希望所有的内容制作人都可以向DeepTech的深度技术团队学习,在内容上追求速度和深度并重。“以最快速度发布深度内容”的态度还是很有必要的,以防出现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