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公开课的教案《大鹿与小兔》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角色情感,在作曲动作的过程中学习唱歌。
2.明确表达歌曲内容,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等音乐元素的变化。
3.培养孩子勇敢活泼的性格。
4.鼓励孩子大胆发言,积极回应。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作曲动作的过程中体验角色情感,学习唱歌。
难点:歌曲内容的表现力表达。
活动准备:
1,大鹿和小兔子动画课件
2.场景布置:森林中的小屋
3、鹿和兔子头饰
4.录音磁带
活动流程:
先听基本旋律,和老师一起进活动室。提示:今天老师带你去森林里玩。
第二,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学会唱歌。
1,播放歌曲情节的多媒体课件
对话:森林里发生了什么?大鹿在家干什么?它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启发孩子拓展想象力,如小鹿在家悠闲玩耍或做家务等。,并要求孩子进行创造性的动作)
2.听歌曲的录音,学唱歌。
问题:兔子对小鹿说了什么?兔子会做什么?(鼓励孩子用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比如,兔子焦虑的样子可以是皱眉、急着敲门、恐惧地抱头、急着跺脚等。,并要求幼儿创作动作表演。)
3、引导幼儿学习唱歌,熟悉旋律后进行角色的创造性动作表演。
(1)幼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多次创作和表演,教师根据情况提供适当的学习范例,供幼儿比较和模仿。
(2)播放歌曲。老师扮演大鹿,小朋友扮演小兔子。
(3)儿童根据角色进行多次头饰表演(儿童以个性化的动作进行表演)。
第三,感知歌曲中`力度和速度的变化。
1,提示:大路在家是什么心情?小朋友唱这首歌表现如何?
2.兔子敲门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唱歌的时候应该怎么表演?
3.幼儿听音乐,用表情表演歌曲场景,注意歌曲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唱大鹿时,速度快,力度弱;唱兔更快更强)
4、单个孩子唱,孩子集体唱。(相互欣赏、学习和评价)
第四,培养孩子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1,教育孩子团结互助。
问题:兔子有麻烦了。谁帮的?大路是怎么帮忙的?如果我们是大鹿,怎么帮助小兔子?
2.小组讨论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危险和困难,你会怎么做?
别人遇到困难该怎么办?
3.报告讨论结果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部分:
孩子们分组表演,根据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决定游戏的数量。
活动反映:
1,本课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三个游戏达到学习的目的。第一关:猜猜是谁?展示三个大问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的两首清唱剧,让孩子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了解歌曲中的角色,对说唱歌词有帮助。而且三个大问号的出现也符合大班孩子的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有意记忆已经开始萌芽,大班孩子好胜,喜欢挑战,很好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准确歌词的第二个层次,是能够学会唱整首歌的铺垫。总共展示了8幅图片。老师分两段学习歌词,充分感受歌词内容。但是这个过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孩子的感官,运用听、看、说、唱的方法,打好基础。
3、第三层次,因为有了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在感受和学习的过程中反复标注和演唱,孩子很快就会学会歌曲,达到教学效果。
4.《窗外望去》和《紧握的手》歌词难度较大,老师做了前期准备,为孩子完整的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准备。
5.建议:
(1).在说歌词这一部分,教师要强调“音乐和文字的节奏感”,体现语言的音美。
(2)教师应该更热爱自己的语言。如果他们能在孩子入行的过程中充满激情地表扬孩子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