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反射区顺口溜
足部按摩手法歌
按摩时心要静,找准区域再下手;
渗透力慢慢加,出现痛感效果大;
查心脏分三部,轻中重力观变化;
肾上腺人字点,握足指法慢慢按;
神经丛掌心中,八字弧度两边刮;
力要稳力要慢,腹胀气闷全消散。
人之本,肾为先,二、三趾骨的近端;
握足扣指法,渗透力强节奏慢;
输尿管连肾脏,一条弧行到膀胱;
单食指扣拳法,均匀稍慢不脱滑;
膀胱区舟骨下,单食指扣拳法。
月牙儿用力刮膀胱脚后跟,连成一线为尿道;
按指握拳法,膀胱内踝下方后推压;
额窦拇指端,食指扣拳向外按力度均匀要稍慢。
拇指外侧上中段,三叉神经扣指按;
小脑脑干很好找,拇指肉丘用力按;
拇指根部是颈项,扣指压痛向内推;
颈椎放射区,拇指内侧二趾骨;
双指嵌法上压刮,鼻子它随区域很好找;
拇指内侧一趾骨,拇指推掌握压病点。
扩展资料:
我国是足部疗法起源最早的国家。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关于足部按摩的记载。据考证,当年足疗与针灸在我国为“同根生”之疗法。
古代黄帝内经“足心篇”之“观趾法”(一种诊疗方法);隋朝高僧所撰《摩河止观》之“意守足”(常擦足心,能治多种疾病);汉代神医华佗著于《华佗秘笈》之“足心道”(意即足底的学问),司马迁《史记》之“俞跗用足治病”(“俞”通“愈”,跗指足背)。
宋代文豪苏东坡先生对养生颇有研究,对坚持摩擦足底涌泉穴对身体的益处就大加赞赏,称“其效不甚觉,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 ……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对足部按摩有益于健康有很深的了解。中医疗法(包括足部按摩)在唐代即传人日本、朝鲜。元朝以后又传人欧洲。(元朝伯仁之《十四经》)
明朝时期,足部按摩得到进一步发展。后因封建礼教、女子裹脚等轻视足部健康的“政策”、民风,大大影响了该疗法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到了清末年间,这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更是遭到了外国列强的残酷掠夺,一度在国内“销声匿迹”,几乎失传。
百度百科:足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