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需求确认:快速原型法
经常听到很多朋友跟我抱怨,需求分析的难度在于用户往往搞不清自己的需求。一开始确定需求的时候说的很好,但是软件上线的时候不是这样的,无法调整。但是只要我们坐下来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在分析需求的时候是在和用户空对空的讨论问题。用户不是专业人士,不知道软件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你跟他确认的时候他点了点头。但是,用户不是傻子。你的软件上线,他拿到了实物,知道软件是什么做的。一旦他不满意,他就开始做出改变。所以,需求分析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实物。既然这是问题的关键,那么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在需求分析阶段拿出实物,用实物来确认需求。这是快速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快速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简称原型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从设计思想、工具和手段上来说的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它摒弃了一步一步仔细调查分析,然后一步一步整理文本文件,设计开发,最后让用户看到软件结果的繁琐做法。当我们捕捉到一批业务需求后,马上用快速可视化工具开发出一个原型,交给用户进行试用、补充和修改。在提出一些新的需求后,我们将开发一个新的原型。原型法的关键就是这种快速发展。不考虑性能、美观、可靠性,样机的目的是模拟客户的需求,并与客户确认。需求分析的全过程是“捕获需求->;原型开发->;确认需求-& gt;再次捕获需求的过程。原型开发快速到什么程度和模拟到什么程度是一个矛盾,要把握。要快速开发,难免和最终交付的软件系统不完全一样。很多复杂的问题被简化,非关键流程被忽略。这就是所谓的模拟。所以模拟的程度是关键,既能说明问题又不浪费时间。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拿出界面,走一遍关键流程就够了。一些快速开发平台为快速原型开发提供了可能。当用户拿到原型,可以自己操作的时候,需求讨论的氛围马上就不一样了。当用户享受样机带来的体验快感时,需求不断被提出。这时候需求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游戏,而是生动的图形界面。未来如果项目采用迭代开发,用户看着软件一点一点成长,会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同时,你和用户之间的信任也一步步建立起来了,软件风险在降低,项目也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快速原型法很奇妙,带给你和用户前所未有的体验。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尴尬和不必要的误会,一定要注意。最常见的误解是让用户将原型误认为最终的交付系统。开发一个系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你可以在几天内完成。为什么要在这个系统上投入大量资金?如果对方领导开始有这样的想法,那双方关于开发成本的谈判就有问题了。所以在向用户展示原型之前,你必须向用户解释清楚。既然是原型,那么必要的验证和异常操作的处理都忽略了。所以,当演示样机出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对用户认真!这个丑陋的故事必须先说出来,否则用户会对你更加坦诚,你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应该怎么做需求分析?应该怎么做需求调研?初次见面应该如何做需求调研?拜访时应该如何做需求调研?在研讨会中应该如何做需求调研?应该怎么做需求调研?迭代?应该怎么做需求调研?需求捕捉(一)?应该怎么做需求调研?需求捕捉(二)?应该怎么做需求分析?功能角色分析和用例图?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一)我们应该如何做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二)我们应该如何做需求分析:用例解释我们应该如何做需求分析:查询报告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做需求分析:子用例与扩展用例我们应该如何做需求分析:动作图与状态图我们应该如何做需求分析:业务领域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做需求分析:原文分析法我们应该如何做需求分析。分析:领域驱动设计:我们应该如何做需求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做非功能性需求的需求确认: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需求清单的需求确认: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需求清单的需求确认:需求规格说明:评审和签字确认会议(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