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指导如何真正服务基层?

卓玛(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教育局阿坝624500)。:G64文件识别码:A货号:ISSN 1004-1621(2011)10-034-00。多年来,广大教研人员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工作,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校本教研中,教师和研究者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适应学校的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研究,不断提高校本教研指导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乃至学校的发展。教研员的指导注重个体差异、跟进和营地建设,这将大大提高日常教研员指导的有效性,使其真正服务于基层。第一,教研员的指导要注意个体差异。教研人员是教师的指导者,是教育改革的领导者。长期以来,教材分析、听课评课、组织开放式教学是教研员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方法。评课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是否体现现代教学理念,评价其课堂教学得失、成败的活动。教研员通过听课、评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那么教研员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价一堂课呢?1,青年教师的评价要循序渐进。对于新教师,尤其是刚上任的教师,教研员在指导过程中要优先挖掘他们的优点,给予鼓励,对新教师的指导要有所保留。一堂课暴露出来的问题肯定有很多,有些是新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些是目前无法改变的,所以评课的时候没有必要把缺点都提出来,让新教师无所适从。根据一个新教师的实际情况,指出眼前可以改变和可能改变的问题,剩下的问题留待半年、一年或几年后再去指出,以促进其提高,这也体现了教研人员对新教师培养的计划性、时机性和科学性。同时,新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尽量让他们掌握教学套路,要求他们规范化。不宜过早要求他们创新,也不宜过早要求他们学习大纲。特别是要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像我们过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双基一样。比如课堂导入有几种方式?如何设计课堂上的问题?教室里的板书怎么处理?比如某种风格的教学应该遵循什么原则?课后的思维练习怎么安排?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和难点?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他们学习大纲,抢占考点。2.评价中年教师,要扬长避短。中年教师正处于教学风格基本定型的时期,经历了一轮甚至几轮教学。大部分都在毕业班教过课,经历过考前指导的磨练。我们的指导,当然是要求他们把握整个教材体系,明确每一年每个单元的知识重点和教学重点,把突破教学难点作为课堂教学衡量的基本要求。同时,尽量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他们的教学个性,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形成一种教学风格,而不是在评课时面面俱到或不着边际。3.评价老年教师,要因势利导。对于长期从教的老教师来说,自我意识退化,进取心不强,很多教学行为很难改变。如果只是在课程评价中对他们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无异于梦话,因为实际上由于年龄、身体因素、心理问题,他们已经无法再痛苦地改变自己了。我们的谆谆教导终究是徒劳的,因为他们往往对此漠不关心。第二,教研员的指导要注重跟进。基层学校和教师是教研员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不良传统在教研员中蔓延开来,就是教研员经常指导学校或教师,人走茶散,指导工作只追求一时之快,缺乏必要的跟进。其实教学业务指导重在跟进,要有很强的延续性,甚至可以多次不停地指导同一个问题。没有这个环节,之前的所有工作都变得没有意义。我们现在的业务指导大多是一次性的,导致低效、无效甚至是负面的指导。为此,教研员应做好以下工作。1,记录教研指导日志。为了及时总结教研指导的经验,反思教研指导的失误,教研人员应养成记录教研指导工作日志的习惯。鉴于教研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可能每天或每次都记下指导工作,但至少每周一次,每周记录几次,具有典型意义。当然,如果能在版式、遣词造句上稍加注意,将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研案例。如果一个教研员每学期能认真写十篇左右的教研日志,我们的教研指导水平肯定会越来越高,有质的飞跃。2.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教师专业工作档案或电子成长档案,教研员一般要求基层学校每学期上报相应学科的教师名单,甚至建立相对规范的学科教师档案,但这些档案侧重于教师各项业务信息的登记,各个学科学校登记的栏目可能相对统一,一般由学校教务人员逐年填写和更换,使用频率不高,弹性程度低,业务色彩较弱。所以作为教研员,要为自己的老师建立单独的培训档案。一是档案要按培养人员分类,如教师荣誉称号或教师技术职称;二是重点记录培训过程,记录教师参与相关活动的表现和自己的指导内容;三是经常动态使用,前后对比记录内容,分析教师发展情况,调整指导对策。第三,指导教研人员要重视营地建设。在当前新形势下,教研人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建立引导重点。制定计划是每个教研员的任务。要根据自己所在学科、所在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各项活动的安排要有地点、时间、人员,操作要领的标准化,工作结果的预测,活动结果的反馈。他们要组织一次教师业务竞赛,举办一次学科教学研讨会,开展一次区域学科抽样测试,在总结工作时如实汇报自己辅导过哪些教师。为什么要引导这些老师?具体怎么进行指导?指导后的现状如何?你下一步的指导计划是什么?2.建立指导小组。教研员必须建立金字塔形的指导团队,把县特级教师和县名师紧密团结在他们的周围,成为他们第二梯队的指导教师,围绕全县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和对策探讨,提供决策方案和建议;着力培育区域学科建设发展的特色和亮点;配合教研人员指导中小学的教研活动;撰写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报告等。同时组建由部分学科骨干组成的第三梯队导师队伍,研究区域学科建设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共同推动区域学科强势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指导小组组建后,第一,要统一思想,真正让教研员本身成为指导小组的核心,不要让基层的老师无所适从;二是尽量把领域搞清楚,三个指导小组包括他们自己的任务都很明确,努力不出现空白区域进行指导;三是努力做到导学同步,充分让指导者在指导他人中与被指导者共同成长。教研员也要定期对下属的两个指导梯队进行指导,让这个指导团队在指导和学习两方面树立品牌。教研指导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教研人员,一定要精心、细心、耐心地操作,让我们的指导事半功倍,让教师受益,提高教研指导的有效性,让我们的教研指导朝着高效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