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如果荒野行动中加入动物会更有趣吗?
当你每天做完枯燥的工作,你还愿意接收那些严肃的信息吗?每个人都需要生活中一些轻松的话题来做生活中的调味剂,所以内容制作者也一样。你发给用户的信息有意思吗?
有人说现在的用户只对两种内容感兴趣,一种是有用的,一种是有趣的。我想说,用户只对一种内容感兴趣,有趣。
即使是有用的内容,也必须是有趣的内容穿插有用的内容,让用户微笑着掌握有用的知识。
有人认为内容是干货,但用户不懂得珍惜。相反,他们去看那些无聊的笑话。其实不是用户变了,而是我们的阅读习惯变了。
我们的阅读已经从原来的书,一行一行的读东西,变成了“屏读”,一屏一屏的刷东西。如果你还没发现用户刷了两屏后的兴奋和激动,用户会赶紧关掉。
你必须是“屏幕阅读”时代的内容专家。在屏幕阅读的时代,没有人真正喜欢纯粹的干货。你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对比。
老师提到,罗辑思想的内容有几个标准:
1.内容中绝对不允许出现感叹号。因为感叹号是个人情绪,但是微信官方账号里没有人可以关注你的情绪。
2.尽可能不用形容词。用形容词说明你在邀请用户进入你的心理感受,但是用户进不去。
3.分段要变得更频繁,句子要短,不要使用复杂的陌生信息,用熟悉的名词解释陌生的信息。
在“感叹号”“形容词”要少用,要用短句的时代,让内容有趣不是额外的要求,而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有趣的内容,就不可能有大量的粉丝。
如何让内容更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对比
如果你曾经和宝宝在一起过,你可能玩过一个小游戏,用手捂住脸,然后突然打开,这个时候宝宝就会被逗笑。这一招几乎可以在所有婴儿身上屡试不爽。
宝宝会笑是因为你之前给他的反馈是他看不到你的脸。后来突然出现,脑子在套路上出了点意外,于是放开了欢乐按钮,逗宝宝。
人类的大脑对意想不到的或相反的事件特别敏感。如何营造对比,需要有“反惯性思维”。
也就是说,一个事物最初的惯性预期是北上。你故意往南走,甚至不是往南走,但是你的大脑开了,往天上飞,往地下钻。你的对比越精彩,有趣的效果就越好。
举个小例子,比如“女人不让男人抱”,你改成“女人不让男人抱”。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变成了一个小故事,产生了戏剧效果。
比如有人问你“我的脑袋是不是很牛逼?”常规回答是“牛逼”,但如果回答“喜欢”,逻辑一下子就反了。
比如papi酱里有一个关于朋友借钱的吐槽。她的题目是“朋友借钱不还,多半忘了。”
在你的心理预期中,有其他的答案,但是她给你一个非常规的方案。这时候你会本能的觉得有点意思。让我们来看看。
不按常理出牌,很能打击人脑的兴趣。
如果你密切关注相声,段子,或者幽默脱口秀的内容,你会发现它们都遵循一个逻辑,就是先把你放进去,然后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的对比,引发你的笑声。
使内容具体化
不要小看具体,具体是内容的杀手。不仅不要用形容词来描述你的内容,用户无法感知,也不要用大范围的语言来概括你的内容,用户根本无法理解。
你能做的就是以小见大,用具体、细节、故事、小事来呈现你的内容,让用户从细节、小事中感知你的观点,而不是用笼统的语言来概括和讲述你的观点。
具体内容如钩环一般,小钩让人记忆犹新。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你还能记得那些细节。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一部电影,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记得它传达了什么样的观点,但我们还能记得一些镜头,一些眼神,一些瞬间。
举个例子,比如把“看到那一幕差点忍不住呕吐”这句话改成“如果不是看到那一幕舍不得30块钱的汉堡王,我早就当场呕吐了”。
再比如这句话“兄弟你先还我200块吧?这几天生活费有点不够吃。”改成“兄弟你先还我200块吧?这几天沙县的老板都开始问我为什么最近不加红烧蛋了。”因为表达的细致,内容的表达也变得更加戏剧化。
夸张的归谬法
专业演员学表演的时候,一开始总想夸张一点,因为你的情绪很难让观众感受到。你表演了80%,观众可能只感受到60%,所以你一定要夸张。在你的内容表达上,也是一样的。
第一,尝试夸张的内容。事情发生后,你跟着评价走,然后把结果夸大到一个极其荒谬的角度。
例如,当李健和我一起做歌手时,她被取笑说,李健,以后不要穿秋裤了。男神不允许穿秋裤。结果,李健说,好吧,我答应你,我会穿上我的棉裤。
第二,夸大自己的肢体、语言、动作。如果你专注于视频或音频行业的个人品牌,将你的内容加入到你的即时表达或动作表现元素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喜剧演员最擅长这个。比如在火星情报局,杨迪就靠夸张的表演疯狂吸粉。
例如,段子杰的《张南北雪》语速夸张,而薛之谦的语速在每分钟330到560字之间波动。
普通人每分钟240字,最快的新闻联播主持人每分钟300字。比薛之谦更快的是张伟,每分钟420次。
标签
在屏幕阅读的时代,你必须成为一个戏弄者。
如何让内容更加有趣生动,一是在套路中制造对比,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内容具体,细节动人;第三,夸张导致荒诞,让用户感受到你的情绪。
调侃看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你真的想抓住用户,打动用户,就需要对用户有准确的洞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