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幼儿园教学方法(1)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知识。儿童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数学,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概念。让孩子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和保持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提高孩子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户外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拍球比赛期间,我们班举行了一场比赛。谁拍的球多,谁就赢。在拍球的过程中,其他小朋友数数,然后做记录,决定胜负。孩子们在活动中非常认真。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拍子技术,也锻炼了孩子的数数能力。在分发饼干时,我让孩子们在吃饼干之前数一数饼干上的图案。孩子数数后交流,然后开心的吃饼干,也锻炼了孩子的数数能力。
2.在区域活动中学习数学。我创造了一个小吃,比如两个客人来到桌前,他们要了五串烤肉,客人会分着吃。怎么分会用5,可以分几和几。在地域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孩子也锻炼了孩子的划分能力。
3.班上开展了学习数学的活动。在分享活动中,让孩子带上自己喜欢的食物,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孩子在体验分享快乐的同时,也掌握了平等分享物品的能力。
在儿童数学学习中,我们有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个误区是孩子会模仿语言,会记住数字之间的关系,另一个误区是会加减法。其实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让孩子积累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幼儿园教学方法(2)
1,启发式探索法
启发式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儿童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探索和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一定要注意:(1)启发式要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和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思考、探索的学习过程;(2)启发式探索方法应与操作方法相结合;(3)教师的提问要起到引导孩子思维、探索方向的作用;(4)教师启发,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5)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开导、鼓励和帮助他们。
2、游戏法
游戏法的目的是通过游戏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儿童学习数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儿童获取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戏方式有:(1)有剧情的游戏,比如看电影,按票号入座;(2)与感官的游戏,如听鼓、数数;(3)口头游戏,如数歌;(4)竞赛类游戏,如倒计时类游戏。
3.归纳演绎法
归纳法是借助已有知识,通过总结简单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演绎法是一种用常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孩子可以获得初步的推理能力,并用它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比如,知道了三角形之后,孩子就知道,任何有三角形三条边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在学习了1,2,3,4,5的排列规律后,我们可以推断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赏、观察、交谈、归纳、演绎、情境法)
4.比较法
比较法的目的是通过两组或多组对象的比较,找出异同点。根据比较的形式,可以分为对应比较(如重叠比较等。)和非对应比较(如单双排非对应等。).在比较法的应用中,一定要注意:(1)在比较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和比较;(2)教师应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问题应围绕关键要求),引导孩子进行比较;(3)在观察过程中,要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努力发现,学会归纳总结。
幼儿园教学方法(3)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要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性,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数学学习要植根于孩子的生活经验。
孩子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具体事物的理解基础上的。所以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孩子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比如孩子在抽屉里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孩子不仅能记住自己的学号,还能记住同龄人的学号。孩子还可以在看抽屉里的数字时,练习倒计数和倒计数,区分单个和偶数。
在我们的活动室有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椅子的表面是什么形状?桌子的表面是什么形状?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多少桌子和椅子?它们一样大吗?在给孩子命名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们告诉我们今天有几个孩子没来。一班有多少孩子?今天来了一些孩子。
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观察事物的量变,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幼儿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数学学习要有趣。
数学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数学很难。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当,会让孩子对数学感到枯燥和乏味。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抽象的数学知识能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孩子就能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用的经验。比如数学活动6的作文。情境介绍: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让我们帮忙分苹果,要求把六个苹果分成两份。分的时候有几种方法可以记录下来。在打分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6的分数,同时也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总结的时候,让孩子探索如何准确快速的记录。* * *寻找正规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高高兴兴地摘苹果。但是有个小要求,每个孩子只能摘两个苹果,两个苹果上的数字之和是6。孩子们对愉快地摘苹果很感兴趣,合适的孩子可以带回家。全班小朋友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6的作文,效果很好。
第三,数学教育在各个领域的渗透
在各个领域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教育。比如猪妈妈生了几个宝宝?几个白猪宝宝?多少只小猪?游戏“几点了,狼?”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时间的变化。在绘画和砌砖活动中,儿童可以获得关于空间、形状、对称性、体积和重量的感性经验。在科学教育中,孩子们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和计数的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树木等。,让孩子在排列中感受到秩序之美、和谐之美和数学魅力。
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数学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真正学会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