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用“情境表演”的游戏,创设情境,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准备七张孩子洗手的照片(分别代表“七步洗法”的七个步骤),再加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和老师的示范,教孩子“五步洗法”,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掌握如何正确洗手。儿歌是这样的:第一步,卷起小袖子;第二步,湿湿你的小手;第三步,擦一些香皂;第四步,搓出小气泡;第五步,用水冲洗;第六步,擦干小手;第七步:关掉水龙头。教儿歌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用手练习五步洗法,掌握动作要领后就可以现场操作了。另外,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太仔细看老师的示范动作。洗的时候,他们只是搓搓手,把手背和手指留在后面。所以,洗到第四步的时候,需要提醒孩子,手心手背都要搓,手指也要搓。其实人都是懒的,孩子也是。很多东西都是那时候学的,很快就会忘记。刚开始的时候,老师要更加努力,提醒他们按要求做好,慢慢习惯。2.为了让孩子自己学会穿鞋,我设计了“鞋子竞赛”这个游戏。一个温暖的下午,我说:“孩子们,今天我们穿鞋吧。”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喜欢大人玩游戏,尤其是和老师。在游戏中,你和他不再是老师和孩子,而是平等的同伴。这种关系有利于放松他的心情,使他能够练习自由穿鞋。赢了很有成就感,他会让你跟他比,他会以此为荣;如果他输了,他不会被说服。他总是想赢一次,要求再来一次。所以无论输赢,他都在不停地重复一个动作:穿鞋。同时,这种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这种游戏对老师和孩子来说是双赢的,既让孩子学会了照顾自己,也增进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3.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会自己吃饭,我们在生活区设置了“喂小动物”的游戏。剪各种可爱的动物头像(如小猫、小狗等。)用硬纸板贴在鞋盒上,并挖空口方便孩子喂食。同时,准备大豆、小麦等大大小小的“食物”给孩子练习。每天到了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抢着玩,就连平时不爱吃饭的江波也抢着玩。有一天,江波又在喂小猫,只听她喃喃自语:“快来,宝贝!爸爸喂你吃晚饭,吃完樊凡,爸爸带你去玩海洋球。”他一边说着,一边舀起一勺黄豆,小心翼翼地往“猫宝宝”嘴里送。他看着“猫宝宝”顺利吃完,满意地喂了第二口,还不停地夸:“嗯,宝宝真乖,多吃点饭让宝宝长大!”看,多孝顺的“爸爸!”我一直冷眼旁观,没有打断她做“父亲”的热情。在评论活动的时候,我表扬了他,也让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然后,对他提出要求,希望他像他的“猫宝宝”一样乖,多吃饭,长得又高又大。他开心地点头,所有的孩子都露出羡慕的表情。连续几天,江波的父母都跟我说,江波这几天吃饭特别小心,吃完还不忘给父母看。虽然他吃得很慢,但他还是自己吃了。我及时表扬了他的进步。以后,每当我在江波的父母,江波告诉我,江波吃饭的问题反复出现,我都会提醒你,要向“猫宝宝”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在我的鼓励下,江波坚持了下来。现在我可以自己很快吃完饭了。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把动物的“嘴”挖成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提供的“食物”也可以有相应的形状变化。4.
让孩子通过玩水和肥皂泡来发展洗手能力。
孩子虽然喜欢洗手,但是不知道怎么洗手,经常会把衣服弄湿。于是我告诉他们,洗手前把袖子往上拉一点,水龙头开一点,先搓搓手,再搓搓背。我还写了一首关于洗手的诗:“我们都是好宝宝,打开水龙头洗手,先把手弄湿,按下香喷喷的洗手液,搓,搓,搓,搓。”搓,搓,搓我的小手。洗干净。打开水龙头洗一下。让我们先把它弄湿。我们来洗洗手液吧。洗手,洗手,洗手,洗手,洗手,洗手指,洗手,细菌都没了。通过直观的洗手游戏,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孩子不能用肥皂。我让孩子们开始一个新的游戏,水和肥皂成了他们的新玩具。我让孩子看手哪里脏了,就在那里来回擦肥皂。肥皂和水用手摩擦产生许多泡沫。孩子们很兴奋。在玩耍过程中,他们发现肥皂泡越擦越多,泡沫逐渐由白变黑,被水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