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知道和理解这个游戏的?

好处:

1,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比如目前小学生中流行一个有趣的网游,雷锋叔叔成了该网游的主角。与以往很多网游不同的是,吃苦耐劳、乐于助人是《学雷锋》这款游戏的主要目的。据说这是一款网络公司专门制作的教育网游,开发的目的是让现在的学生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

2.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学习累了,可以适当玩玩网络游戏,调节紧张的心情,消除疲劳。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度玩网游是有益的。但是一个人为了玩游戏而牺牲学习或工作,是不可取的,没有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3.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有趣的智力游戏有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在游戏中增长他们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知识。比如《三国志》之类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认识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

4.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从原来相对狭窄的物理空间变成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人际交往的层次;锻炼社交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区分现实和虚拟空间的能力。

缺点:

1,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非常重要。沉迷网络世界,一方面占用了课外体育锻炼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利于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与人交流减少,或者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作息规律被打乱,精神低落;长时间盯着屏幕也可能造成用眼过度,导致视网膜损伤;医学专家还指出,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会导致精神依赖、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系统疾病、紧张性头痛、焦虑、抑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影响学业。

在大多数中学网游玩家中,80%的学生成绩处于中下水平。沉迷游戏的小学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想游戏里的剧情,想着怎么打败别人,怎么练更多的系列,甚至怎么偷别人的账号等等。,而且长期不思学习,以至于成绩下滑。所以过度玩游戏会导致:自我约束能力下降;学习兴趣降低,效率降低,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下降。严重的学生厌学、逃课、辍学。

3.诱导学生犯罪。

有些游戏需要购买“点卡”或者充q币。一些学生在没有告诉父母的情况下上网玩电脑游戏,他们难免会以各种借口向父母索要。否则他们会想尽办法赚钱,于是走上不归路。

部分学生长期沉迷于虚拟网络游戏,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接受社会规范和他人的监督,可以随意发泄。这样下去,会为暴力犯罪埋下隐患。

有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中,约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游戏越刺激,参与的人就越多。而国内绝大多数网游运营商并不具备开发能力,少数具备网游开发能力的商家开发的游戏也是以暴力刺激的内容为主来吸引人。这些打打杀杀的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很多暴力游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游戏世界里,一切问题都可以用武力解决。当学生熟悉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冲突时,就会采用这种最熟悉的方式来解决。在他们看来,这和游戏中无数次重复的行为没有太大区别。这造成了很多悲剧。

例如,2006年2月5日,重庆市人民小学五年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在模仿游戏中用真刀真枪在家上演了一场“劫匪劫持人质”的游戏。结果一个孩子被刀划伤,一个被棍子打伤。

2006年3月6日,广州顺德某小学六年级学生肖鹏和小龚在课间与同学玩游戏,模仿模仿游戏中的装备,小龚被肖鹏杀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寻求刺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刺激的活动会让人忘乎所以,沉迷其中,让人失去理智。小学生处于模仿能力强的时期,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一旦深陷其中,他们就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