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种缺乏获得感的学生时代,我们心中可能一直有一个神奇的少年哪吒。

高考结束后人们经常下意识想起哪些词?

-解放、自由、愉快和幸福。

我们被束缚了很久的情感,可以在无数霓虹灯照亮的街道上随意释放,在自然和人文的美景下自由表达。不断填补内心喜悦的空白,涂抹业绩排名的阴影,但喧嚣过后,又有一种独自沉默时的迷茫感。

摆脱学校的束缚,大把时间任你支配。高考前你所期待的,终于有机会实现了。但是当你真的拥有了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你在雄心壮志之初定下的暑期计划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搁置。夏天结束的时候,你会觉得遗憾,会觉得平庸,会觉得失落。或者总想有一种冲动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所以觉得自己承受不起这么来之不易的快乐时光。

和在书堆里的感觉不同,我此时的迷茫是无所适从。

没有方向感的人,往往时间长了就缺乏获得感。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来说,生活可能会变成一种枯燥无味的机械状态。那么,这种习得缺失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记得在重压之下的高三,我问自己,以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再回头看的时候,是否还有理由记得这青葱岁月。

而回答我问题的思维,大多被无数的海洋数据占据。至于我自己,我没有努力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为之规划,所以当学习和爱好都没有获得感的时候,我就觉得现在的生活不是风雨后的彩虹,于是苦难和焦虑产生并转化为对学习的厌倦和迷茫。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种学习压力是普遍存在的,但我认为一般情况下不一定合理。既然原因可以调查,那就有问题。

我承认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诉求,不受一些主观因素或性格的支配。但我仍然保留除了当时的身份和责任之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创造自己特色的自由。

这个特点不同于作为中学生不断学习语言文学固有知识的状态。关系到未来的社会认同和自身的价值取向,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培养自己的天赋和认知。在这种训练的过程中,一个人在不断追求自己理想方向时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就是我所说的获得感。

记得当年,韩寒作为八九十年代一代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主动辍学,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三重门》立即引起巨大轰动,畅销全国。之后它的《零下一度》《少年如飞》都登上了当年全国畅销书榜首。

在媒体尚未普及的2005年,韩寒以其独特的文笔刷新了很多当代读者的认识。在他特立独行的个人风格下,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公众话题的焦点。

起初,他以笔为荣,批判时弊,成为畅销书作家;之后爱上赛车,成为拉力赛全国冠军;现在他以生活为日历,执导了《平凡之路》、《乘风破浪》、《飞扬人生》等“陆海空三部曲”系列。

虽然我不太赞同韩寒以辍学为代价追求自由和快乐。但我很佩服他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就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定位找到正确方向并勇敢追求的意识。在追求自己喜欢的理想的过程中,他找到了实现自己价值的途径。至少我回忆往事的时候,是一眨眼的功夫,并没有感到无聊和惆怅。

很多时候,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把快乐和成绩捆绑在一起。但是,我一直相信,如果说学校是成长餐桌上的主食,那么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培养,则是未来的一道五彩缤纷的菜。

作为一名学生,快乐的定义不仅限于作为别人的孩子的骄傲。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活中没有一种快乐是可以完全复制的。而且大多数孩子小时候都有一个公主和王子的梦,希望成为一个独特而幸福的人。但是打磨完生活中的棱角,慢慢就和自己当初的愿望背道而驰了。经常在学习中迷失方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感觉自己在患得患失。

因此,学生有必要通过学习和互助来思考自己的价值取向,完善自己的发展平台。

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在音乐、动漫、小说、电竞等领域颇有天赋的同学,乐此不疲。但是,这些往往被认为是“不作为”的表现。在大趋势下,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尽力压制这个“歪”字招牌。在这些学生心中,可能有一个桀骜不驯的孩子哪吒,在别人的误解和学习困惑中苦苦挣扎,渴望理解和自由释放。

在《小喜悦》中,英子有一个空中梦,但和成千上万的高中家长一样,英子的母亲宋倩希望她的孩子能全心全意地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作为母亲的骄傲,英子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但期望越高,英子在母爱的压力下就越感到压抑和烦躁。

事实上,宋倩关心她的女儿,因为她认为她是好的。她的爱真的是无私而深沉的,但她并不在乎英子的真实需求和心理问题。

宋倩在她眼里看到的是她为英子的未来规划的宏伟愿景,但她忘记了孩子本身并不是一个用心雕琢的东西,比如原木和粗糙的玉石。她和孩子之间的误会和沟壑,让英子一度想要逃避。一开始她去了旷课的天文馆,一个背负着沉重负担的高三学生,最后英子甚至在各种压力下崩溃跳海。

其实学习和爱好,性格之间的矛盾并不难解决。关键在于长辈和子女之间的观念差异能否通过沟通理解双方的诉求,从而创造一种双方尊重对方想法,各退一步,开阔眼界的妥协方法,从而达到家庭和解的目的。

至于长辈对孩子的引导,我认为应该用柔性教育来改变大禹治水中以疏导代替拥堵的“听话孩子”的刚性教育缺陷。

电影《牛仔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用轻音乐治愈了一群“问题少年”,倾听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精神诉求,努力探索孩子创造美好事物的可能性,用温暖慢慢融化他们倔强的外表。

如果能把这种柔性教育运用到长辈和孩子的沟通中,那么哪吒这个孩子心中的魔法孩子,可能会因为理解和支持而感动和快乐。

就算是魔法小孩,毕竟也是提着易碎灯笼的小孩。他们的歇斯底里或沉默可能是对抗冷遇的一种方式。

但从长辈的角度来看,他们往往是渴望爱情,深具责任感的。虽然长辈们的思想保守,倾向于普通道路,但他们担心下一代会重复他们年轻时遇到的困难,遇到他们没有办法的情况。但是,年轻一代的人,很多时候确实是想法比实践多,冲动比内心多。

如何存在,如何认同自己活着要寻找的理由,你可能会说,这是成年人经常考虑的事情,但我觉得这种思考只是一个成熟度的问题,与年龄无关。

意识到获得感不足其实是一种浅层焦虑的表现,也是心智成长的标志。

我们可能会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像一颗颗枣子,觉得“林中花已凋零春,太仓促了。”最后我叹了口气,“人长恨,水长于东。”我们很少知道,当我们通过追逐戏剧来让我们的心充满Tik Tok时,我们陷入了时间的欺骗。

我们会觉得让自己陷入安排紧密的娱乐中是无忧无虑的。但是在我刷了一天Tik Tok之后,我觉得累了,但是我不累。因为我总是感觉疲惫不堪,但是当我让自己早点睡觉的时候,发现困倦的时间明显延长了。

其实这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内心精神世界营养不良的问题。在我们疯狂娱乐和消磨时间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被收购的不确定性的紧张表达。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是空虚寂寞的,没有什么真正值得自我提升的东西来提醒自己价值取向的归属。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获得感呢?

曾经,在美国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罗斯福总统决定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这种方法弥补了最初直接援助带来的人的自尊、不劳而获和剩余劳动的问题。最终,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社会危机,人民的幸福感逐渐提高。

从这个案例可以分析出,最重要的感情来源是对社会价值的认同。

记得看过哪吒的一句话,特别神奇:“我的命不由天定,是魔是仙,我自己说!”

我喜欢的其实是哪吒勇敢的偏见,内心还是有一种阳光的坚韧。虽然他在监狱里,但他仍然充满希望,渴望得到认可。就像我们在学习迷茫期或者生活压力下的迷茫期,心中有虎,虽身陷囹圄却要撼谷。如果欲望之火足以点亮你内心的元野,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超人。

最后祝你未来一切顺利,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