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有哪些有趣的民间运动?
早在13世纪,朝鲜历史上的《阙中列传》一书中,就有“端午节致力于在白静洞宫设秋千戏,宴饮三日以上”的记载15世纪有一个比赛,把金铃绑在秋千上,测量空中的高度来决定胜负。公元18世纪,朝鲜诗人沈曾描写朝鲜妇女荡秋千的动人形象:“端午,青竹裙,白竹裙,熠熠生辉。通化院飞在空中。”历史上,凡是有朝鲜族聚居的地方,就有秋千,秋千是随着朝鲜族在各地定居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早期的韩国秋千设置中,秋千绳常被绑在山坡和河岸的大树上。节日期间,韩国姑娘成群结队,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轮流比赛。随着发展,出现了有竖架有索的秋千,即两根木杆呈梯形竖立,高约10 ~ 12米,两根木杆之间横放一根圆木,称为平衡。将两根手掌粗细的绳子绑在秤上,将登板放在绳子底部。秋千架前一定距离竖立两根竹竿,高5米。两根杆子的末端用一根长绳连接,绳子的中央系着一串铃档,叫做铃杆。这个设定有两种荡秋千比赛模式:荡高和踢铃,其中又有单荡和双荡两种。
在高秋千上荡秋千意味着胜利者是由秋千的高度决定的。测量身高的方法是在杆子上系上高度线,在规定时间内,触线次数多的一方获胜。
在秋千上踢铃,就是把铃铛固定在一定高度的钟杆上,以荡秋千时铃响的次数来决定胜负。
随着这项活动的发展和普及,挥杆比赛的规则也在不断完善,比赛的特点更趋向于力量和技术的竞争,越来越受到朝鲜族乃至其他民族的青睐。从1986开始,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正式比赛项目,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首次进行比赛。
跳板
跳板是韩国女性喜爱的传统活动。关于这项活动的起源有一个民间传说。在古代,按照习俗,韩国女性不能出家门,长期闷在家里。于是他们发明了一种叫跳板的游戏,叫做跳板游戏。事实上,他们在空中腾跃观看墙外的风景。久而久之,这种情况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
在过去,韩国跳板活动经常在元宵节、端阳节和中秋节举行,这成为妇女在节日的娱乐活动。现在,这项活动已经成为朝鲜族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跳板一般长5.5米,宽35 ~ 40厘米,厚5 ~ 6厘米。在跳板的中央放一个“板垫”,板垫是用稻草捆或稻草包做成的。高度30厘米,一个人坐在板子中央,用身体重量压着。
在跳板比赛中,人们通常是两人一组,各自站在跳板的一端,依次跳向空中,落下时用力踩踏板,将另一端弹向空中,一个接一个,垂直地越来越高。可以在空中做各种动作,比如直跳、弯腿跳、剪刀跳、旋转跳、空翻跳等等。
跳板比赛可分为“画线”和“表演”。“画线”是指在跳板两端各放一团线,将画出的线系在选手的脚踝上。在规定时间内,测量比赛者弹起的线的高度,以判定胜负;而“表演”包括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两种,主要根据选手腾跃动作的难度和姿势进行评分。可以拿着扇子,花圈等。你可以自己选择动作,裁判会根据动作的难度、质量、姿势的优美程度来打分。一般有四个裁判,删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
丁灿走
韩国女性以勤劳著称,走坛子是韩国女性非常重要的生活习俗。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在罐子里走路。在长期的锻炼中,他们可以不用手在罐子里行走,自然轻松,大方有节奏感。后来,这种生活习俗逐渐演变成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韩国传统体育项目——“陀螺会走”。
在今天的朝鲜族聚居区,每逢节日,朝鲜族妇女都穿着色彩鲜艳的裙子,举行顶罐赛。顶壶竞走项目与竞走相似,只是竞走时头上顶着一个水壶。坦克顶走可分为80米、100米、200米、400米接力走、障碍走等不同形式。田径跑道可以用来在比赛中设定起点和终点。比赛开始前,参赛者要将投手放在起跑线上,站好位置。当发令员的“预备”声一落,他们就会把投手放在头上。发令员喊出“走”字后,参与者就按照规定的路线快速前进。其中,在发令员的比赛命令下达之前,不允许抢线。抢线两次,视为犯规,取消比赛资格。在行走过程中,水箱溢水,水箱掉落也算犯规。在顶锅行走比赛中,还可以通过各种动作和队形变化进行表演。
顶锅走可以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对参与者的腰部和下肢的耐力锻炼也有一定的作用。由于这种情况受场地条件限制较少,所以容易进行。
铁恋记
朝鲜族有丰富的传统武术活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韩国武术活动的武术套路中,器械套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铁练机”就是其中一个著名的器械。
类似于汉族武术活动中的大尖。它的形状是在一根齐肩高的棍子末端套一个圆环,圆环上套着三个短节,短节呈放射状并列,长一尺多。习武者双手持铁竿。一旦他们跳舞,他们有一个勇敢的风格和广泛的控制范围。舞动的铁链有砸、荡、扫、绕、盖、搁、烤等多种技法,有时还配以多种造型,更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