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危机有什么影响?

碧桂园危机引起了股债双杀。

据报道,本该支付的8月7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的票息,截至目前碧桂园仍未能支付。两笔债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发行规模均为5亿美元,期限分别为5.5NC3.5和10NC5,到期日分别为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

受此影响,碧桂园惨遭股债双杀。8日盘中,碧桂园股价和债券均出现大幅暴跌,引发市场震动。债券方面,碧桂园发行的“19碧地03”跌超31%,“16腾越02”跌超27%,“21碧地03”跌超24%,“20碧地03”跌超21%,“21碧地04”跌超20%,一度出现债券临停潮。

截至收盘,碧桂园债券未有起色,最终暴跌收盘,其中“19碧地03”跌超27%,“21碧地03”跌超25%。“20碧地03”跌超25%,短短一天之内纷纷被打75折。而碧桂园股价同样惨不忍睹,碧桂园股价今日下跌14.39%,报1.13港元/股,而碧桂园服务下跌9.68%,报8.12港元/股。

研究员推测问题根源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碧桂园的问题主要是预期悲观、资产流动性和和资产价格的问题。但碧桂园受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影响更大。碧桂园2/3的项目在内地三四线城市,而这些城市商品房市场量价下跌的幅度更大,市场预期非常差,导致企业资金链更加紧张,这是问题的根源。

李宇嘉表示碧桂园也有时代的通病,比如“高周转、高杠杆、高成本”下的资金链紧张。在这一点上,碧桂园和其他企业(比如恒大)的问题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