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排位,分别是怎么来的?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位有很多种说法,比如对应天干地支纪年的说法,对应动物们的活动时间,以及玉帝选拔的民间传说等等。
第一种是天干地支对应法。我国古代书籍中记载,古时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及12个地支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与此同时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
在《宋史·吐蕃传》有这样的记载,“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这些少数游牧名族在与中原交往过程中,两种纪年法相互触合,形成了现在的十二生肖。而这种十二生肖形成与排序的解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第二种是根据动物们的活动时间来排序。从汉代开始,我国便采用十二地支的方式来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计时法的两三个小时,夜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被归为子时,而此时老鼠最为活跃的动物。
凌晨三点到五点被归为寅时,这个时候老虎正在到处游荡觅食。下午一点到三点被归为未时,羊这时正在吃草。以此类推,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来确定的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
第三种是玉帝对十二种动物进行选拔与排列的民间故事。混沌开天换地之日,玉皇大帝下令昭告天下动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选拔十二个属相。当天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云集在凌霄宝殿开始应选,玉帝按天地之别,单挑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水陆兽类来作十二属相。
而鼠是如何排在第一位的又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鼠骑在了牛的头上作弊,或者对分管它们的官员进行行贿等等。
尽管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有着许多说法,但每一种说法都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