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当孩子用沉默来反抗父母的指责和呵斥时。

1

因为感冒,头脑发晕,终于下班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吃点东西,然后上床睡觉。但是吃完饭,想起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就有点烦。

无奈的打开电脑,刚坐下,孩子靠过来问我能不能拿本书给她讲个故事。我忍着不耐烦说,等妈妈把活干完。孩子不甘心,指着书上的图片,一连快速问了几个幼稚的问题。我心慌意乱,皱着眉头喊道:离妈妈远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什么时候能完成我的工作?妈妈很累。你不想让她睡觉吗?!

孩子愣住了,叽叽喳喳戛然而止,茫然的看着我,仿佛把所有的话都咽了回去。

此刻,愤怒仍在我心中升起。其实孩子也被激怒了。

看着他充满敌意的眼神和沉默倔强的小脸,一瞬间,我猛然醒悟——我,你在做什么!大人忙于自己的事情,孩子只是无人陪伴,前来寻求关注。我深吸一口气,抱住孩子,看着孩子的眼睛说,亲爱的,对不起。你能原谅妈妈吗?

孩子的表情缓和下来,使劲点了点头,嗯。妈妈,我爱你。

那一刻,孩子一秒钟的沉默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还好我及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的焦虑来自身体的不舒服和繁重的工作压力,并不是孩子造成的,然后我做出了补救:抱抱孩子,道歉。不然真不知道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尤其是孩子是一个心智敏感,感情细腻的孩子。

但在现实生活中,哪个母亲没有对自己的孩子吼过?有多少母亲在对孩子大吼大叫后不感到难过?有多少母亲,在对孩子吼过之后,看到孩子一个人泪流满面地睡觉,会心疼,会后悔?其实很多时候,“吼”只是暂时有用。时间久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被激起,逃避机制启动——你说什么?我好像什么也听不见——恰恰相反。

2

大呼小叫的原因,像冰山一样,表面上往往是孩子的不听话引发的,但如果我们进一步向内探究,往往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因,而这个内因,如果我们扪心自问,往往与孩子无关,比如:

身体原因;

工作压力;

家庭矛盾;

夫妻关系不和谐;

社会障碍;

等一下。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踢猫效应”:一个父亲在公司被老板批评,回到家就把在沙发上蹦蹦跳跳的孩子骂了一顿。这孩子非常生气,踢得那只猫滚来滚去。猫逃到了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慌忙躲开,结果伤到了路边的孩子。

“踢猫效应”讲的是不良情绪的感染。弱小的孩子往往成为成年人负面情绪的出口。成年人肆无忌惮地向孩子倾倒情感垃圾。如果他们不重视,不去弥补,孩子受到的伤害最大。

幼儿如何知道如何处理负面情绪?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哭,对吗?但有些孩子连哭的唯一权利都没有。他们的父母听到孩子哭就烦:哭,哭,你就知道哭,没出息!这样孩子就变得孤独无助,因为没有来自最信任的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失望之下,孩子只好闭嘴。

我们一方面希望给孩子带来和风细雨和阳光,一方面又在自己身体和父母的阴影中挣扎。你在童年如何被对待,往往决定了你成年后如何对待别人。我们常说,哪个孩子固执,急躁,固执,执迷不悟。这样的孩子经常长得像父母吗?

经常被呵斥的孩子,难免会有心理创伤。被呵斥后经常沉默的孩子会怎么样?

——应激反应,亲子关系不好,容易恶性循环传染给下一代。

-性格孤僻

不自信

没有意见

叛乱

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控制

说到最后一种,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控制,不禁想起几年前兴起的“蓝鲸死亡游戏”。这款游戏的目标是找到最孤独的孩子(大部分参与者都是青少年),通过心理控制,诱导玩家在50天内逐步完成“蓝鲸”提供的各种受虐任务:每天4:20起床,全天看恐怖电影,全天听恐怖音乐,用刀在手臂上刻鲸鱼图案等。,最后诱导参与者完成终极任务——第50天自杀。

为什么要找最孤独的孩子?因为没有爱的支撑,孤独的孩子最容易被吸引。有人把参加游戏的人叫脑残。事实上,虽然游戏的始作俑者早已被警方控制,但直到去年,中国仍有儿童死于该游戏。因为太恐怖太血腥,这里就不赘述了,但是提醒各位家长,健康的亲子关系首先是相通的,是情感流动的。如果孩子以沉默面对你,一定要提高警惕,自我审视。孩子的问题一定也是大人的问题。

有的孩子善于表达,不开心不满意,或者认为父母做得不对,会据理力争;而有些孩子,在被骂甚至被粗暴对待后,没有办法和不理解他们的父母沟通,只好选择一言不发,用沉默主动切断和父母的联系,与大人对抗。渐渐地,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越来越不知道孩子每天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因为孩子不愿意告诉自己。但如果有一天,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如此叛逆,难以约束,不可理喻,父母就会恐慌。关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没有什么好药说我能治好病。这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如果我们主观上愿意积极去做这件事,情况会好很多——我们有机会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感谢孩子,给我们做父母的机会,引导我们在这条路上不断完善,不断进步。